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游历名山大川的向往与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迷茫。
首句“向来结友寻名山”,描绘了诗人过去与朋友一同探索名山大川的情景,充满了自由与探险的意味。接着,“下穷绝壑高危颠”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印象,无论是深邃的山谷还是险峻的山峰,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然而,接下来的“胡为一旦堕尘网,五老在望心茫然”两句,转折突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困惑。他似乎突然被某种无形的束缚所困,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自由地游历山川,心中充满了迷茫与失落。
“青牛底处有行迹,白鹿几时同正员”两句,运用了古代传说中的青牛与白鹿,象征着自由与超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青牛与白鹿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天地之间。
最后,“清游带雨想幽绝,妙处只恐诗中传”两句,诗人想象着在雨中游览山川的清幽景象,同时又担心这种美妙的感受只能通过诗歌来传达。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认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