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万寿寺方丈

凤城西转过高梁,水路晨清一泛航。

爱此萧閒十笏地,不殊消受北窗凉。

阇黎试问心安未,高士徒称筌可忘。

小憩便教摇橹去,川云回望极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泛舟于高梁水路上的情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凤城西转过高梁”,以“凤城”象征京城,通过“西转”和“高梁”描绘出一幅京城西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水路晨清一泛航”点明了活动地点和时间,晨光初照,水面清静,诗人乘船出游,画面宁静而美好。

“爱此萧闲十笏地,不殊消受北窗凉”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之情,仿佛在北窗下享受清凉,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眼前这片土地与北窗下的凉爽相比,强调了其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舒适与满足。

“阇黎试问心安未,高士徒称筌可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阇黎是僧侣的尊称,这里借以表达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人询问僧侣是否心安,同时也暗示自己追求内心的平静如同高士忘却筌(捕鱼工具),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怀。

最后,“小憩便教摇橹去,川云回望极苍茫”两句,描绘了诗人短暂休息后继续前行的画面。川云苍茫,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深远。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憩片刻,然后继续前行,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淡然与从容,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泛舟、宁静之地、内心平静、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日影(其一)

间日阴霖快霁新,乍看乌影入檐巡。

思量岁月何曾住,检校光阴讶许频。

砌下閒花纷斗色,池边细草净无尘。

却从清暇偏忙惯,诗债偿还也患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日影(其二)

夜渐长添几线时,挈壶休问漏声迟。

每逢佳处聊为画,於少閒时亦著棋。

鹤梦安依无恙石,蝉声亮在最高枝。

景光自合随缘赏,即目閒庭影又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画禅室

泠然池上居,亦名画禅室。

墨妙收香光,仍於室中秘。

香光乃达者,两字诚高出。

嘉名夙所耽,随地颜一律。

宫闱及香山,所在皆安吉。

爱兹池上佳,足探园中密。

携来数种珍,棐几排甲乙。

名画集大观,雪溪古无匹。

山居子久图,兰亭永兴笔。

贯道及友仁,真迹各存一。

研精因得趣,景清神自谧。

雨时秋可卜,烦暑静如逸。

万几值清暇,遂以消永日。

形式: 古风

鹦鹉

尽有民间疾苦事,语禽何不一传言。

怪底不离飞鸟类,长年孤负稻粱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