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其九·群玉峰》,通过对群玉峰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首句“洞天名籍知第几”暗示了群玉峰的神秘与非凡地位,仿佛在仙家名录中名列前茅。
接下来的“洞口诸峰苍翠堆”,描绘了山峰环绕的洞口,满眼翠绿,生机盎然。"彫虎啸风斤斧去",形象地刻画出山中老虎般的巨石在风中呼啸,斧凿痕迹犹在,增添了神秘与力量感。
“飞廉吹雨晓烟回”则描绘了清晨雨后,轻盈的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吹散了雾气,景色清新。"日晴圭角升云气",阳光照耀下,山峰如圭角般锐利,直插云霄,气象万千。
“月冷明珠割蚌胎”运用比喻,形容月光下的山峰如同冷光闪耀的明珠,切割开夜空,显得晶莹剔透。最后,“种玉田中饱春笋,仙人忆得早归来”以春笋生长象征生机与活力,暗示着仙人对人间春色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想象。
整体来看,黄庭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群玉峰的秀美与神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凡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