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其四)越裳操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形式: 琴操

翻译

雨水滋养万物生长,我为何要在其中有所作为。
从周朝祖先开始,他们艰辛勤劳。为了后代拥有土地,无私地付出努力。
我们的祖先高居天位,四方土地在其脚下。他们的统治威严无比,我们岂敢轻视或侮辱。
谁在家中疏忽懒惰,谁在田间辛勤耕耘。当天下均衡时,远方的越裳国也臣服于我。

注释

孳:滋生、繁殖。
意:意愿、意图。
疆宇:领土、疆界。
厥:代词,指祖先。
威:威严、权威。
荒:荒废。
治:治理、料理。
越裳:古代南方的国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琴操十首·越裳操》。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抒情之作。

诗人通过“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恩赐和个人的命运反思,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力改变现实的宿命感。接下来,“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人民辛勤奋斗、艰苦卓绝的认识。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则是诗人对于国家疆域和个人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我祖在上,四方在下”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先祖遗风的尊崇以及个人的地位感知。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这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权威和礼仪规范的重视,同时也隐含了一种不愿冒犯规矩、保持谦逊态度的情怀。紧接着,“孰荒于门,孰治于田”一句,描绘了对家园与耕作生活的向往。

最后,“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平等世界和个人对于国家忠诚之心。这里,“越裳”指的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被用来象征边疆或异族地区的人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和谐共存的追求,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自我认知。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琴操十首(其一)将归操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石齧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

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五)拘幽操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

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八)雉朝飞操

雉之飞,于朝日。群雌孤雄,意气横出。

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嗟我虽人,曾不如彼雉鸡。

生身七十年,无一妾与妃。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九)别鹄操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更无相逢日,且可绕树相随飞。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