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来殊不病,那得似维摩。
玄度谈名理,支公奈尔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在病中所作,赠予殿卿的一首作品。通过“夜来殊不病,那得似维摩”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患疾病,但精神状态却出奇的好,仿佛是佛学中著名的病重而心静如水的维摩诘菩萨一般。接下来的两句“玄度谈名理,支公奈尔何”,则运用了典故,以古代两位高僧玄度和支公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即使在病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对哲学、宗教真理的追求。整首诗简洁明快,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态度和精神境界。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玉兔操金杵,谁知捣药年。
岂应天上住,不有病神仙。
憔悴江湖上,行吟雨雪寒。
不逢渔父问,谁作楚臣看。
日澹平陵城,寒高华不注。
北风湖上来,雪片大如鹭。
客来堪自见,酒尽且须酤。
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