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长相思慢》由清代诗人冯兰因所作,描绘了深冬时节雨雪交加、寒气逼人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与愁绪。
开篇“雨久寒重,敝裘似铁”,以雨滴连绵不绝、寒冷侵袭,裘衣如同冰冷的铁器,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严寒。接着“穿窗风利如刀”一句,将凛冽的寒风比作锋利的刀刃,穿透窗户,直击人心,营造出一种刺骨的寒冷感。
“翻书指冷,索酒瓶空,殢人镇日无聊”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翻阅书籍却感到手指冰凉,寻找酒瓶却发现已空,整日无所事事,倍感无聊与寂寞。这种孤独感在“瑟瑟萧萧”、“彤云霭霭”、“雪洒梅梢”的自然景象中更加凸显,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诉说着寒冷与寂静。
“明月影难邀。掩清光、偏在今宵。”月亮虽美,却难以邀请,清冷的月光偏偏在今夜显得格外孤寂。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融合,使得孤独与愁绪更加深刻。
“况岑寂孤怀,黄昏枯坐,一灯黯淡慵挑。”黄昏时分,独自一人枯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灯光明暗不定,更添了几分慵懒与无力。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孤独,也反映了心灵深处的空虚与疲惫。
“无端牵惹起,万千愁、剥茧抽蕉。”无端的思绪和愁绪如同剥开茧壳、抽出蕉叶一般,层层叠叠,难以排解。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愁绪的复杂与难以摆脱。
“梦短魂劳。芳信杳、天边雁骄。”短暂的梦境也无法带来安宁,远方的信使(雁)似乎也失去了踪迹,只能在天边骄傲地飞翔,却无法传递任何消息。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对远方的思念与等待的无奈。
“苦关情、深怜目断人遥。”情感的痛苦如同一道关卡,深深怜惜着远方的人,目光望穿秋水,却只能遥望,无法触及。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深深的思念与情感的痛苦,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关怀与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愁绪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面对严冬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