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赠林嘉猷(其二)

循循勇不逮,额额善或亏。

古人患才难,可以当世推。

自吾行四方,所见多有之。

岂乏俊爽流,未足慰我思。

圣道充天地,其微入毫丝。

非精莫能察,非敏莫能为。

致用贵不颇,笃守在不移。

由来贤哲事,皆本纯粹资。

顾予亦陋劣,前徽亦能追。

仰止二三友,有过频相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杂诗四首赠林嘉猷(其二)》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创作。诗中探讨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首句“循循勇不逮,额额善或亏”描绘了人才在勇气与德行上的不足,引出对古代人才选拔问题的思考。接着,“古人患才难,可以当世推”指出古人担忧人才难得,强调了人才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自吾行四方,所见多有之”表明诗人广泛游历,见识了各种人物。“岂乏俊爽流,未足慰我思”表达了虽不乏才华横溢之人,但未能满足诗人的期待。接下来,“圣道充天地,其微入毫丝”赞美了圣人之道的博大精深,深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非精莫能察,非敏莫能为”强调了精细观察与敏捷行动的重要性。“致用贵不颇,笃守在不移”提出实践与坚守原则同样重要。最后,“由来贤哲事,皆本纯粹资”总结了贤哲之事皆源于纯粹的品质。

“顾予亦陋劣,前徽亦能追”承认自己虽平凡,但仍追求高尚的品德。“仰止二三友,有过频相规”表达了对朋友的尊敬和依赖,他们时常给予建议和纠正。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议论,深刻地探讨了人才的培养、个人修养以及追求高尚品德的主题,体现了方孝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人才选拔的关注。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其三)

操行一不慎,坐取终身忧。

发言一不思,或为万世羞。

过小莫吝改,进德勿厌脩。

谁能百无为,自致孔与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其四)

载籍弥九有,群言剧毫毛。

弃置患术疏,穷探畏心劳。

何由领其要,可使道艺高。

圣学乱百家,黍稷杂莠蒿。

良农善别识,培溉复芸薅。

取大成吾身,致用同伊皋。

彼哉沟浍鱼,岂足连九鳌。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次韵赠国亮经历

君侯昔筮仕,匹马之幽并。

先子守东藩,始结邻壤盟。

宁知十载后,握手山中行。

鬓发白欲尽,韬光复潜声。

话旧若梦觉,痛饮张华灯。

尚欣古义敦,爱余均父兄。

雨洗秋色净,群山拥前楹。

山鸟喜客来,飞鸣似相迎。?思天下士,公是世外英。

流俗何所知,纷纷好议评。

莫邪虽在土,龙气上回萦。

自非水鉴识,谁知江海情。

谈诗较李杜,起舞笑绝缨。

大音久阒寥,厌听寒虫鸣。

麟凤居空谷,何由在郊坰。

处世愧郭泰,通家惭李膺。

岩栖倘有约,相与弃荣名。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一)

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

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

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