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盏: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西江月·黄州中秋》。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中秋之夜的孤独感受。"世事一场大梦",开篇即以梦境比喻世事的虚幻,暗示人生如过眼云烟。"人生几度秋凉"进一步强调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秋意的凉意象征着生活的沧桑。

"夜来风叶已鸣廊"通过秋风吹动落叶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看取眉头鬓上"则直接描写诗人的愁容,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酒贱常愁客少"反映出诗人在贬谪期间的孤独,即使酒价低廉,也没有多少朋友相伴。"月明多被云妨"则借月光被云遮挡,寓言自己的才华被压抑,不得施展。

最后,"中秋谁与共孤光"直抒胸臆,表达中秋佳节无人共赏明月的孤寂,"把盏凄然北望"更是以举杯的动作,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

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

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少年游.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

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

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