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的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间座上时胡须都结成冰了。

注释

覆块:覆盖着的田畦。
苏:苏醒,这里指返青。
江南:代指黄州。
临皋:临皋亭,在黄冈南长江边,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居住在此。
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
雨脚:雨滴。
雪林:形容霰(xiàn)粒纷纷。
初下:刚刚下。
瓦疏珠: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冬日雨后微雪的景象。

"覆块青青麦未苏",诗人以青青的麦苗尚未完全苏醒,暗示了冬日的寒冷还未完全过去,但生机犹存。"江南云叶暗随车",形象地写出雨后的乌云低垂,如同车轮下的云朵般跟随行进的马车,营造出阴郁而静谧的氛围。

"临皋烟景世间无",临皋是地名,这里形容的是雨后迷蒙的景色,仿佛人间罕见,显得格外清新脱俗。"雨脚半收檐断线",运用比喻,形容雨势减弱,雨滴稀疏,像屋檐上的断线珍珠。

"雪床初下瓦跳珠",进一步描绘雪落的情景,雪花轻盈地落在瓦片上,如同跳跃的珍珠,生动活泼。"归来冰颗乱黏须",以个人感受收尾,写诗人回家后发现胡须上粘满了冰晶,形象地传达出冬日寒意的侵袭。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冬日雨雪交融的景色,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观,又有动态的天气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冬日江南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其三)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其四)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其五)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