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余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其一)

敏手何妨误汰金,敢怀私忿敩羊斟。

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沈。

炽炭一炉真玉性,浓霜千涧老松心。

私恩尚有捐驱誓,况是君恩万倍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灵巧的手不妨误判为贱金,怎敢怀着私愤效仿羊斟的公正。
直应当如宣室召见,多次接见贤臣,不一定会像丰城那样沉沦。
犹如炽热的炭火考验真玉,历经千涧寒霜的老松依然坚韧。
个人恩情尚且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更何况君恩深重万倍于私恩。

注释

敏手:指手法熟练或敏锐。
误汰金:误认为低贱之物。
私忿:个人的愤怒或怨恨。
敩羊斟:比喻公正无私,如羊斟(古代传说中公正酌酒的人)。
宣室:汉代宫殿名,象征君王召见贤臣的地方。
三接:多次接见,表示重视和信任。
丰城:地名,典故中的贬谪之地。
炽炭:极热的炭火。
真玉性:比喻坚贞不渝的品质。
老松心:比喻经受过严酷考验的坚定意志。
捐驱誓:舍弃一切的决心。
君恩万倍深:指君主的恩德深厚无比。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寄送给友人的诗,其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君恩的深刻感怀。

"敏手何妨误汰金,敢怀私忿敩羊斟。" 这两句开头即展示了诗人在物质匮乏中依然保持着高洁品格,不愿意因为个人利益而去做不义之事。“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沈。”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能保持坚定的情谊,不会轻易被外界的风波所影响。

"炽炭一炉真玉性,浓霜千涧老松心。" 这两句则是对友人品性的赞扬,将其比作炽热如火的纯净玉石和经历了无数寒霜依然坚韧不拔的古老松树。

"私恩尚有捐驱誓,况是君恩万倍深。" 最后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君恩的感激之情,即便是私人的恩惠也是难以忘怀,更何况是君主的恩泽,其厚重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在物质困乏中坚守品行的高尚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对友情和君恩深切的情感。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描绘了一幅深邃而温馨的人际关系图景。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余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其二)

征途安敢更迁延,冒入重围势使然。

众果却应存苦李,五瓶惟恐竭甘泉。

多端莫撼三珠树,密策寻遗七宝鞭。

黄篾舫中梅雨里,野人无事日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拥鼻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玩水禽

两两珍禽渺渺溪,翠衿红掌净无泥。

向阳眠处莎成毯,蹋水飞时浪作梯。

依倚雕梁轻社燕,抑扬金距笑晨鸡。

劝君细认渔翁意,莫遣縆罗误稳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苑中

上苑离宫处处迷,相风高与露盘齐。

金阶铸出狻猊立,玉树雕成狒?啼。

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

笙歌锦绣云霄里,独许词臣醉似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