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张沚莼丈索观近词,见和闰清明作,依韵赋答,感音而言,不自知其凄咽也

罥屋花狂,侵帘草暗,绿章拟诉通明。

留春无计,倦策玉骢行。

依约啁啾翠羽,梦醒来、都是愁声。

芳菲歇,碧云天际,谁遣此时情。

苍茫家国思,几多絮语,凭仗流莺。

剩新亭涕泪,霜鬓彫零。

去去沧波千里,荡孤怀、极目青冥。

回首处,移宫换羽,凄绝不堪听。

形式:

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吴昌绶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对家国之思的深切感慨。

开篇“罥屋花狂,侵帘草暗”,以花狂草暗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暗示着词人心绪的复杂与沉重。“绿章拟诉通明”一句,借绿章(可能指书信或奏章)表达词人想要向君王申诉的心愿,但“通明”二字又暗示了希望渺茫,透露出无奈与悲哀。

“留春无计,倦策玉骢行”两句,写出了词人试图挽留美好时光的努力却徒劳无功,只能骑着疲惫的马儿前行,隐含着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接下来,“依约啁啾翠羽,梦醒来、都是愁声”描绘了一幅梦中与现实交织的画面,翠鸟的啼鸣在梦醒后化为忧愁之声,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内心情感。

“芳菲歇,碧云天际,谁遣此时情”三句,以芳菲的消逝象征美好的事物终将过去,碧云天际则营造出辽阔而孤独的背景,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时的无力与哀伤。

“苍茫家国思,几多絮语,凭仗流莺”几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家国的深深思念,借助流莺的絮语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剩新亭涕泪,霜鬓雕零”描绘了词人在新亭(古代名亭,常被用来抒发亡国之痛)洒下泪水,两鬓斑白的形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悲凉。

“去去沧波千里,荡孤怀、极目青冥”两句,通过描绘远航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最后,“回首处,移宫换羽,凄绝不堪听”以音乐的比喻,形容词人回望过去时的哀伤与痛苦,移宫换羽(音乐术语,指改变调式)象征着情感的转变,但在这首词中,这种转变却是由哀转更哀,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凄凉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满庭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个人命运、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24)

吴昌绶(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流子.留别苏庵主人,用清真韵

秋林同滞羽,忧时甚、四顾又安归。

正海天杯底,荡开苍莽,江城笛里,吹出参差。

君莫问、死生犹露电,出处几云泥。

枯树婆娑,庾郎愁赋,众芳芜秽,楚客兴悲。

年年风尘苦,虚名累、相约还我初衣。

来共小窗尊酒,重话心期。

便万户侯封,支身何补,一声河满,双泪应垂。

多少临岐别思,除是君知。

形式:

高阳台.为苏庵主人题素心室诗词书画

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修来林下风姿。

小谪花天,寸衷幽怨谁知。

蛾眉都被聪明误,尽缠绵、瑶想琼思。艳声驰。

写遍新诗,唱遍新词。

三生文字前因在,便素心相对,各自矜持。

恤纬中宵,婵娟一样忧时。

怜他采凤飘零甚,负华年、夜月机丝。怅春迟。

香减隃麋,泪染燕支。

形式:

寿楼春.沚莼丈重示此调,用吴中社集旧韵。追忆曩游,忽忽如梦,朋辈星散,谁共赏音。时局侵寻,长歌当哭,轻装临发,辄复继声

又惊回花魂。看绳河摇漾,几点残星。

还听寒鸦啼晓,角声谯门。婵娟思,长依君。

斗舞裙、归来王孙。

奈容易新欢,迷茫旧约,台榭黯凝尘。

春芜老,催斜曛。记故人此去,挥手离尊。

无限英雄血泪,宝刀宵鸣。鸾凤翮,凌空冥。

忏再生、消磨愁根。但莽莽中原,遥山万重余梦痕。

形式:

水调歌头.中秋,用坡公韵

万里一明月,秋思满长天。

古今人事代谢,流照自年年。

才放澄辉大地,又被微云障翳,珠斗夜光寒。

沧海横流际,风雨合离间。感乌踆,悲兔缺,惊虬眠。

萍蓬身世输指,乡梦几回圆。

便拟泛槎归去,只恐尘缨涴我,清福未能全。

此曲谁与和,低唱付婵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