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王渐逵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山溪谷中的生活图景。
“溪头谷日罕逢人”,开篇即点明地点与环境特点,溪谷深处,人迹罕至,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罕逢人”三字,既表现了环境的偏僻,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
“历日通书迥不闻”,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外界的隔绝。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的历日和通书似乎失去了意义,时间仿佛变得缓慢,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断绝,更添几分与世隔绝的氛围。
“欲作牛栏脩茧箔”,转而描述了人物的日常活动。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诗人通过“欲作牛栏”和“脩茧箔”的细节,展现了农耕生活的朴素与坚韧。这里不仅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蕴含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几回溪畔待春分”,最后以“几回”二字,表达了等待春分时节的耐心与期待。春分是播种的季节,对于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来说,它意味着新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节气相融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山溪谷中人物的孤独与坚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是明代绝句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