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的画面,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名利的淡泊。"林泉隐居谁到此",开篇即显出诗人独居山林的宁静与远离尘嚣,暗示了他不为外人所扰的生活状态。"有客清风至",清风来访,象征着纯洁的友情和自然的亲近,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诗人表示自己已经与山林融为一体,不再关心世俗的纷扰,表现出超脱尘俗的高洁情操。最后的"争甚么半张名利纸"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名利追逐的鄙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元曲家马致远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0)

马致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东篱”),汉族,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字:千里
  • 号:东篱(一说字致远
  • 籍贯:大都(今北京)
  • 生卒年:1250年-1321年

相关古诗词

清江引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形式:

清江引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形式:

七宝玲珑.继重阳韵

至愚至鲁,怎晓妙中玄。便再拜、告风仙。

口诀金身长丈六,二十八宿会圣贤。

此理方知合自然。坎虎离龙,蟠绕五方莲。

渐渐得、好因缘。

火里木人能采药,海底泥牛会种田。

迸出灵光入洞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二郎神慢

应仙举。便下手、先除色欲。好玉洁冰清大丈夫。

更休任、泥拖水漉。一失人身难再复。

莫等闲、把前程失误。今略诉。

长生久视,五件堪为凭据。听取。第一要、涤除念虑。

第二要、忘贪戒酒肉。第三要、济贫拔苦。

第四要、常行慈善。第五要、精神保护。

依此五件,功成行满,得赴蓬莱仙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