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寄梁先辈二首(其一)

碧沙官渡柳摇新,灯火萧条不负春。

谁道黄昏先闭户,天街雪色更宜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情感。

首句“碧沙官渡柳摇新”,以“碧沙”、“官渡”、“柳摇新”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碧绿的沙滩映衬着渡口,柳树轻摇,新绿的枝条随风摆动,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意境。

次句“灯火萧条不负春”,转而描绘灯火在夜晚的点缀下,虽显萧条,却并未辜负春天的美好。灯火虽不多,但它们在夜色中闪烁,为寒冷的冬夜增添了一抹温暖和生机,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

第三句“谁道黄昏先闭户”,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反思。通常人们会在黄昏时分早早关门,避免外界的喧嚣和寒冷。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诗人似乎在说,这样的做法或许并不适合元宵节这样一个充满欢庆和光明的时刻。他鼓励人们打破常规,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和光明。

最后一句“天街雪色更宜人”,将视线转向广阔的街道,雪花覆盖下的街道呈现出一片洁白,与灯火交相辉映,更加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元宵节独特魅力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元宵节夜晚的独特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传统习俗的思考和对节日精神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0)

孙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秋

江浦今朝暗,秋风昨夜清。

山川不改色,雾雨□飞轻。

出处妨吾道,嵚崎见物情。

系舟思范蠡,迢递越王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伯夷叔齐赞

人之大伦,君臣父子。笃于君亲,友于昆弟。

弃家如遗,弃国如屣。并弃其身,如蜕泥滓。

人怀百金,揆义而使。犹有诺否,背义去已。

如何先生,各执其志。不约而同,如合左契。

孤竹之生,首阳之死。万古清风,噫二人耳。

形式: 四言诗

陶渊明赞

晋室之遗,荆州之裔。耻事义熙,宁死栗里。

公田之秫,三径之资。安能郁郁,久居于兹。

何物小儿,应束带见。彼五斗粟,谓我眷恋。

秋风吹衣,秋霜沾裾。卿用卿法,吾爱吾庐。

形式: 四言诗

李令伯赞

少违父母,长全其身。皇天后地,实所共闻。

应门无童,期功无亲。饮食汤药,祖母惟臣。

祖孙二人,视犹母子。缓则俱生,急则俱死。

事君报刘,有臣如此。临表之情,宜映青史。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