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
不知贵拥旌旗后,犹暇怜诗爱酒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所作,名为《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其一)》。诗中通过对琴、酒、风月等意象的运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感叹身世的复杂情感。
首句“琴酒曾将风月须”,表达了诗人以琴声和美酒来消遣时光,以寄托自己的寂寞与无奈。琴代表着文化和艺术,酒则是放纵感情的一种方式,而风月则是自然界的意象,这里统称为“须”,意味着诗人对这些事物有所依赖。
接下来的“谢公名迹满江湖”一句,则是在提到谢安(谢公),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这里的“名迹满江湖”,暗示着谢安的声望和影响力遍及各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自己的不被世人所知。
第三句“不知贵拥旌旗后”中,“不知”表达了诗人的不解与无奈,而“贵拥旌旗后”则是指官职高贵的人身居要位,他们或许不会理解诗人这种边缘化的处境。
最后一句“犹暇怜诗爱酒无”,在这里,“犹暇”意味着仍有闲暇之时,而“怜诗爱酒”则表达了诗人对诗词和美酒的喜爱,这是他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末尾的“无”字,增添了一份感叹与无奈,似乎在说尽管如此,他依旧无法摆脱现实中的困境。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他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感悟。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
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
为问訾家洲畔月,清秋拟许醉狂无。
日暮江边一小儒,空怜未有白髭须。
马融已贵诸生老,犹自容窥绛帐无。
一种吟诗号孔徒,沧江有客独疏愚。
初筵尽辟知名士,许到风前月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