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远海

蓬莱之山东海水,滔滔东奔吾不知其几千万里。

长江大河一线来,安问洞庭与彭蠡。

嘘噏百川天轮浮,鼍为城廓蜃为楼。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

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

䨹昱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

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

瑶池已骋八骏去,铁箠空驱万石来。

吁嗟往事皆已矣,安得海波不扬尘不起。

岛彝才贡越裳来,免劳神武行边鄙。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登高丘望远海》由明代诗人萧与成所作,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洋景象,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以“蓬莱之山东海水”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海洋世界,海水滔滔东流,仿佛连接着遥远的天际。接着,“长江大河一线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长江与大河的汇流,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诗人巧妙地运用“安问洞庭与彭蠡”一句,不仅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嘘噏百川天轮浮,鼍为城廓蜃为楼”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海面上的奇观,仿佛天轮浮于百川之上,鼍龙成为城池的构建者,而蜃则化为楼阁,展现出一种超乎想象的奇幻景象。

“东溟老龙几千岁,垂髯化作珊瑚钩”则将目光聚焦于海洋深处的老龙,其垂下的长须化为珊瑚的形状,既神秘又美丽,赋予了海洋生命以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惊涛拍天无畔岸,雷奔鬼逝神灵眩”描绘了海浪的汹涌澎湃,雷声轰鸣,仿佛连鬼神都为之震撼,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与恐怖。

“䨹昱绝电妖雾呈,珠宫贝阙谁能辨”则通过闪电、妖雾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海洋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珠宫贝阙的比喻,更是将海底的美景描绘得如梦似幻。

“安期羡门安在哉,感今思昔但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引人深思。

最后,“瑶池已骋八骏去,铁箠空驱万石来”以瑶池和八骏的典故,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而“铁箠空驱万石来”则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海洋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之一。

收录诗词(1)

萧与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授以翰林院检讨,参与预修《明武宗实录》,后升为修撰承务郎。两年后以“丁外艰”告老返乡。乡居期间,时值倭寇扰乱中国沿海地区的高峰期,曾组织抗击倭寇

  • 字:宗乐
  • 号:铁峰
  • 籍贯:广东潮阳县(今属潮阳区)
  • 生卒年:1494年-1579年

相关古诗词

峡山高兮千寻,峡流险兮寖淫。

障白日于晴空,泼岩崖之微阴。

碧草萋菲,怪石峨巍。山鬼夜哭,鹧鸪朝啼。

聆惜春波兮日瀰漫,中流一箭兮飞奔遄。

游人值此兮命难存。余舟已济兮心犹酸。

拉长年与三老兮正襟而诉之。

莫余行其少迈兮顾流而易之。

乘白日之馀光兮择芳渚而憩之。

桂棹兮兰桨,神明兮翱翔。

有酒兮酤我,共酌兮斜阳。

形式: 古风

鸡鸣山

鸡鸣山下凝双眼,不见鸡鸣空断桥。

寂寂葩园谁稷黍,伫随流水恨前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秦掌教考绩三章

明明明廷,桐露斯零,桐鸟斯鸣。

有鸟修翎,饮喙穗城。借涛南溟,借云北冥。

听鸟凤和声。明明明命,普天保定,普天无竞。

小人是正,君子是敬。显允君子,共天之威命。

对扬威命。明明明德,于昭允塞。

建民之极,作民彝则。显允君子,明德是率。

是槱朴棫,是奏嘉绩。

形式: 四言诗

游贾氏园

莫嫌岁晚看花迟,到我来时有紫薇。

谩捲轻罗当新酒,明朝风急恐离披。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