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鞦韆与蹴游,只将诗句答年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清明》,描绘了雨后漫步山涧的情景。诗人悠闲地走在涧边的沙地上,听到荒林中乌鸦的嘈杂叫声,这唤起了他对寒食清明时节的感触。温暖的春风吹过,满树梨花盛开,令人心醉。诗人以书生的身份自比,感叹岁月流逝,老去的自己如同投奔王官谷的隐士,而壮志未酬者则如漂母家中苟且偷生的勇士。他选择不沉迷于儿童的游戏,而是用诗歌来记录和回应流逝的时光。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纱巾竹杖过荒陂,满面东风二月时。
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
士衡去国三间屋,子美登台七字诗。
草绕天西青不尽,故园归计入支颐。
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沾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
槃礴解衣处,胸中应不群。
未呈千里足,空见五花文。
良乐世难有,骥驽谁与分。
高才喜能事,故遣画兰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