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偶步

夜永不成眠,疏林明月上。

抚景惜清光,飘然独长往。

野径蛩乱鸣,隔溪人语响。

宿鸟绕树飞,岸草露华朗。

天香随风过,顿觉诗心爽。

弄影发清歌,逍遥脱尘网。

归卧月明处,极浦响渔榜。

四顾尽空明,此景共谁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美好。首句“夜永不成眠”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夜晚漫长,难以入眠,为接下来的景色描写铺垫了情感基调。接着,“疏林明月上”一句,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月光照耀下稀疏树林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明亮的氛围。

“抚景惜清光,飘然独长往”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之情,以及独自漫步于月下时的超然心境。随后的几句,如“野径蛩乱鸣,隔溪人语响”,通过声音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远处的虫鸣和溪水潺潺,感受到夜晚的生机与活力。

“宿鸟绕树飞,岸草露华朗”则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生物,描绘了鸟儿在月光下的活动和岸边草木在露珠映照下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最后,“天香随风过,顿觉诗心爽”一句,巧妙地将嗅觉与情感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弄影发清歌,逍遥脱尘网”表现了诗人借由月光下的身影和歌声,暂时摆脱世俗束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最后一段“归卧月明处,极浦响渔榜。四顾尽空明,此景共谁赏”则以诗人归家后的情景收尾,月光下的卧室、远处渔舟的声响,以及四周的空明之境,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5)

安鉴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雨窃喜偶成古风一篇飞敢谓念切民依聊自遣夜窗孤寂耳

昔从郊野自闲游,偶闻父老语西畴。

谓自入秋无滴雨,桔槔欲敝不胜愁。

归来日日望云气,长空一色虹霓未。

拟向神龙寄片语,暂借银河惠不费。

昨宵微雨过墙来,连朝淅沥润莓苔。

银丝错落舞金井,碎珠千万下瑶台。

从斯高下齐沾足,一望平畴争吐绿。

而今庶可卜西成,会见年丰敦善俗。

田家交庆乐难支,群深颂祷发讴思。

倩得书生一支笔,写出万家喜雨诗。

我为农民志欣幸,甘泽滂沱沛四境。

可知天本悯群黎,特虑无人为民请。

形式: 古风

寄贺严紫卿廉访

天生豪俊不虚出,建树须俟需才日。

大器从来都晚成,慷慨从君马援匹。

忆从大帅赴甘凉,剿抚回酋勋绩彰。

旋统偏师徇青海,剪除余孽靖回疆。

捷书屡奏天颜喜,大吏交章荐国士。

谓堪方面任封疆,展舒蕴蓄从此始。

凯歌奏罢屯长安,沟洫疏通黎庶欢。

劝课农桑赡国用,广开水利富秦韩。

卓著勤劳应懋赏,会看陛见蒙褒奖。

特简重任列三秦,省释无辜作忠谠。

才调如君洵可人,愿君努力报君亲。

姓名早上紫光阁,永作天家柱石臣。

形式: 古风

自浒村归寨门途中即景

轻云薄霭闇西山,落日余晖满故关。

渐见炊烟横树杪,瞥看灯火出林间。

轻风缓送同人语,仄径前迎稚子闲。

归步徐徐舒远眺,村童遥指暮樵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画

红桃花外露山家,绿竹编篱短短遮。

野老罩鱼来曲港,村童挽犊上三叉。

静听隔树流泉泻,喜看横桥跨岸斜。

更有一般清绝处,晓风杨柳驻柴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