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其一)

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

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

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

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的美丽与哀愁。首联“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比作十八姨,生动地展现了落花随春山游历,从一枝移至另一枝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流转之美。

颔联“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进一步描绘了落花的动态美,它时而轻盈地扑向帘幕,仿佛在帮助女子绣花;时而在砚台上留下点点痕迹,窥视文人骚客的诗篇,既表现了落花的灵动,也暗示了它与人类文化的密切联系。

颈联“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则转向对落花内在美的赞美。即使落花凋零,其国色天香犹存,衣带般的花瓣轻轻飘落,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其清雅的香气,即便是在月光下也能被感知,体现了落花虽逝,但其美好品质永存。

尾联“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以蝴蝶和蜜蜂的活动为喻,表达了落花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互动,同时也暗示了落花的离散与别离之感。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谁向楼头话别离?”将读者引入对落花命运的深思之中,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自然循环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落花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其与自然、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9)

羽素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籍贯不详,或云吴人,名孺。解音律,自以为得羽声,遂以羽为氏。能书,善画兰,故又以素兰自号。嫁后不得意,著《沤子》十六篇以明志。春秋佳日,或跨骑行游,或扁舟自放,游迹遍吴越。天启七年九月为人杀害

  • 字:静和
  • 籍贯:明末
  • 生卒年:?—1627

相关古诗词

落花(其二)

昨日层冈今曲堤,乍看谁信旧成蹊。

尽教拂掠随鸦阵,怪道颠狂伴燕泥。

蔡琰忽惊归异域,西施空自忆耶溪。

人间离合浑无定,兔去乌来到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落花(其三)

一凭风势自徘徊,吹堕东篱成锦堆。

无语对人羞粪土,有情留别向莓苔。

掉头犹望君王幸,舞袖还随歌扇开。

谁道赵家身似燕,不飞金屋委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落花(其四)

才向诗人又酒人,半留窗屋半铺茵。

自来姣好根荄薄,却为轻狂转盼频。

任是秾华迎淑景,也应飘泊到残春。

青阳若得常如旧,子建何须赋洛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落花(其五)

金粉漫天晓日暾,韶华冯尔寄残痕。

沾衣不湿风如霰,点案无声蝶乱翻。

身在红尘心恋树,朝依绿叶暮归根。

人生聚散虽春梦,觉到抛离更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