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日曾交问,炎天不欲书。
亦惭吾事谬,岂愿后人疏。
古有嗤章甫,今无购子虚。
极思樊口酒,共煮井头鱼。
露白蒹葭冷,江清潦水除。
年华已如此,又可膏吾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名为《寄樊口郑石谷》。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郑石谷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
"春日曾交问,炎天不欲书。" 这两句表明在春天的时候,诗人与郑石谷有过交流,但到了酷热的夏季,却又没有动力去写信。这反映了诗人情感的波动,也可能暗示着某种生活或心境的改变。
"亦惭吾事谬,岂愿后人疏。"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往行为的自责,以及希望能够得到后人的理解和宽恕。这里的“谬”字有谬误、不当之意,显示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反省。
"古有嗤章甫,今无购子虚。" 这两句通过历史上的比喻(嗤章甫是西汉末年的一位隐者,购子虚则是东汉初年的一位清廉官员),表达了对古代高洁人物的怀念与现实中的失望。
"极思樊口酒,共煮井头鱼。" 这两句诗人通过设想和郑石谷一起饮酒、烹调井水里的鱼,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想要逃离现实烦恼的心情。
"露白蒹葭冷,江清潦水除。"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凉宜人的自然景象,以此来抒发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年华已如此, 又可膏吾车。" 最后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光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虽然这里的“膏吾车”(意为修饰我的车辆)可能包含了一定的比喻意味。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友谊、理想与时光的深刻体悟。
不详
池南夜观天,斗柄长离离。
其间第四星,此点光犹痴。
流空万萤火,照我双鬓丝。
相待沧海月,坐到三更时。
须臾众色尽,造化一事奇。
手中公瑾扇,皎然相发挥。
风翻头上巾,舞过池影西。
惟有鸡冠两树花,一笑如受缠头归。
仆仆淮头路,一年西复东。
春风前赤壁,冬日下青峰。
括揭叫天曙,蒹葭行梦中。
君无矜矍铄,我政愧龙钟。
老子庐东信手栽,今经乱后实累累。
天风暗拽云裳褪,晓日浓潮酒脸回。
向上可怜无佞处,从旁只恐有偷来。
清晨笑摘枝头熟,且献千年王母杯。
人言头上白,皆自愁中得。
拍手笑沙鸥,满身都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