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律穷三纪,推为积闰期。
月馀因妙算,岁遍自成时。
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六旬知不惑,四气本无欺。
月桂亏还正,阶蓂落复滋。
从斯分历象,共仰定毫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稷的《闰月定四时》,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探讨如何通过观察月亮和自然界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和季节。
这里“玉律”指的是天文历法,“ 穷三纪”可能是指对过去长久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推为积闰期”则是在通过这些研究来确定闰月,即在太阳历与阴历之间调整的那个月份。
“月馀”可能是指月亮出现的余额或剩余,"妙算"则是精确的计算。诗人表达了通过精确的天文观测和计算,可以知道每年的具体时间长度。
这里“乍觉”意味着突然意识到,“年华改”可能指的是岁月的流转和变化。“翻怜物候迟”则是说诗人对自然界中物候(季节的征兆)的迟缓或不准确感到困惑。
“六旬”可能指的是六十天为一周期,“知不惑”表明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四气”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无欺”则意味着自然界的变化本身就不会有欺骗。
“月桂”可能是用来比喻时间的计算,“亏还正”表达了对天文现象的精确把握。“阶蓂”指的是草木的生长,“落复滋”则是物候的循环。
“从斯”意味着由此开始,“分历象”可能是指根据天文现象来划分时间,“共仰定毫釐”表达了诗人与他人共同仰望星空,确定最精确的度量。
整首诗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于自然界和时间流转深刻的观察,以及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态度。
不详
琼树偏春早,光飞处处宜。
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
婀娜摇仙禁,缤翻映玉池。
含芳烟乍和,拂砌影初移。
为近韶阳煦,皆先众卉垂。
成阴知可待,不与众芳随。
江南正月春花早,梅花柳花夹长道。
江南二月春光半,杏白桃红香蕊散。
江南三月春光暮,蝴蝶闲飞绕深圃。
晚入瑶台露气清,天风飞下步虚声。
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高峰常驻锡,灵异见当年。
卓立惊沙界,光辉动梵天。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
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