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曲

逆口不唱当时歌,当时笑声与曲和。

忍目不视当时字,当时字写当时意。

当时意断字空存,纵有前歌不忍闻。

楼凭西北栏干暖,病眼看天泪瘴昏。

望望行云迷笑电,晓梦依稀有时见。

双眉聚绿眼揉红,犹似临归别时面。

秋夜迟迟夜灯短,翠被孤眠不成暖。

旧时笑月不长圆,如今愁看月空满。

武陵几欲寻归路,桃花迷人不知步。

霜馀芳草不成青,暮鸿飞入斜阳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再唱起当时的歌谣,那时的欢笑与曲调相和。
不敢再看当时的文字,它们曾写满当时的思绪。
当时的思绪虽在字里,但人已离去,歌声也令人心碎。
倚着西北的栏杆,尽管温暖,病弱的目光中泪水模糊了天空。
遥望行云,笑容如电般模糊,清晨梦境偶尔还能重逢。
眉头紧锁,眼神泛红,仿佛仍是离别时的模样。
秋夜漫长,灯火微弱,翠被独眠无法带来温暖。
昔日笑对明月,如今愁看满月,却无常圆满。
在武陵,我几乎迷失回家的路,桃花迷人,脚步难定。
霜后草地不再青翠,傍晚的大雁飞向夕阳。

注释

当时:过去的。
忍目:不敢直视。
字写:文字表达。
字空存:字句空留。
不忍闻:难以听闻。
楼凭:倚靠。
病眼:病弱的眼睛。
笑电:模糊的笑容。
晓梦:清晨梦境。
双眉:眉头。
临归:即将离开。
秋夜迟:秋夜漫长。
不成暖:无法取暖。
旧时笑月:过去笑对月亮。
月空满:满月。
武陵:地名,桃花源。
不知步:迷失方向。
霜馀:霜后。
暮鸿:傍晚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名为《楼上曲》,出自北宋时期的词人王令之手。王令以其婉约深情著称,尤擅长描绘个人情感与生活场景。这首词通过对比当下的孤寂与过去的欢乐,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与凄凉时的无奈。

"逆口不唱当时歌,当时笑声与曲和。"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情感转折点,诗人不再唱出曾经的欢乐之歌,那些欢声笑语如今只剩回音,与昔日的音乐和谐共鸣,但都已成为了过去。

"忍目不视当时字,当时字写当时意。" 眼前的文字,诗人刻意避开,不愿再去触碰那些曾经记录下来的欢愉与情感,因为它们只属于那段逝去的岁月。

"楼凭西北栏干暖,病眼看天泪瘴昏。"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之上,依倚栏杆,面对着西北方向,那份温暖与孤寂交织,病态的眼睛望向天际,却只能看到泪水模糊的一片渺渺。

"望望行云迷笑电,晓梦依稀有时见。" 诗人仰望流动的云端,仿佛能从中找到过去欢乐笑声的幻影,那些美好的记忆在清晨的梦境中偶尔闪现。

"双眉聚绿眼揉红,犹似临归别时面。" 眉间眉头紧锁,眼角涌动着泪痕,这份神情与往日分别时的样子何其相似,都是离愁别绪的写照。

"秋夜迟迟夜灯短,翠被孤眠不成暖。" 秋夜漫长而又寂静,油灯燃烧得并不充足,诗人独自一人躺在绿色的被褥中,却怎么也暖不过来,只能孤独地入睡。

"旧时笑月不长圆,如今愁看月空满。" 昔日与月亮共度的欢乐时光已不复存在,现在即便是明月高悬,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忧愁,对这轮明月只能是一味哀伤。

"武陵几欲寻归路,桃花迷人不知步。" 诗人想要追寻回家的道路,但在武陵之地,被绚烂的桃花所迷惑,不知该如何前进。

"霜馒芳草不成青,暮鸿飞入斜阳去。" 秋风过后,花草失去了夏日的生机与绿意,而那群暮色的鸿鸟,则在斜阳之下飞向远方。

这首词通过对比和反复强调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以及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深刻感慨。王令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流畅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使得这首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虫枭矶

吴波深处波声急。栏干下瞰鱼龙宅。江北与江南。

斜阳山外山。十洲三岛地。梦里身曾至。

今日醉危亭。神仙邀我盟。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妙峰寺

修径转岩阿,危亭临木杪。

清明江练直,紫翠山屏绕。

林峦献奇秀,图画极天巧。

松杉韵轻风,笙箫奏云表。

心知游鱼乐,目送飞鸿杳。

浮生黄粱梦,幻事何时了。

惟应观胜妙,坐可清纷扰。

岂须登泰山,閒看诸峰小。

形式: 古风

茉莉花(其一)

攲烟裛露暗香浓,曾记瑶台月下逢。

万里春回人寂寞,玉颜知复为谁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寻得天花伴众芳。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