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泽望缩斋集后

竹浦悲风暗,藤龛落日残。

一腔犹血热,万古总神寒。

人近伯夷隘,诗非东野酸。

可怜精术恨,莫作劫灰看。

木杪屋颠里,心知谅有谁。

鼠翻蠹蚀后,物色更堪悲。

莫悼天年天,长教诗卷垂。

三黄真鼎足,未许里儿窥。

国运方衰日,家传极盛年。

阖门真克世,复手莫回天。

病草还歌凤,吟成定化鹃。

蓬莱清浅后,幸得发遗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对黄泽望《缩斋集》的题跋,通过深沉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黄泽望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首联“竹浦悲风暗,藤龛落日残”,以竹浦的悲风和藤龛的落日残影,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预示着黄泽望生平的坎坷与艰难。

颔联“一腔犹血热,万古总神寒”,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黄泽望内心的热情与执着,另一方面也暗示其精神的永恒与超脱,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气度。

颈联“人近伯夷隘,诗非东野酸”,将黄泽望与古代两位著名人物伯夷和孟郊(字东野)进行比较,既肯定了黄泽望在人格上的高洁与独立,又赞扬了其诗歌的独特风格,避免了过于酸涩或狭隘的倾向。

尾联“可怜精术恨,莫作劫灰看”,表达了对黄泽望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仅从表面看待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接下来的四句“木杪屋颠里,心知谅有谁”,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泽望内心世界的探索,暗示他在高处孤独地思考,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心声。

“鼠翻蠹蚀后,物色更堪悲”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黄泽望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发读者对人性、道德以及历史变迁的深思。

“莫悼天年天,长教诗卷垂”一句,表达了对黄泽望生命虽短,但其作品将永远流传的信念,体现了对文学价值的尊重和对先贤精神的传承。

最后,“三黄真鼎足,未许里儿窥”以“三黄”比喻黄泽望与古代两位杰出人物并列,强调其地位之高,同时警告后人不要轻易窥探或低估其成就。

“国运方衰日,家传极盛年”描绘了黄泽望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家庭背景,反映了他面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家族兴盛的复杂心境。

“阖门真克世,复手莫回天”表达了对黄泽望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社会变革无能为力的感慨。

“病草还歌凤,吟成定化鹃”通过“病草”与“歌凤”、“吟成”与“化鹃”的对比,展现了黄泽望即使在病痛中仍能创作出优美诗篇的坚韧与乐观。

“蓬莱清浅后,幸得发遗编”以传说中的仙境“蓬莱”象征黄泽望的作品,表达了对其作品价值的肯定和对后人能够阅读其遗作的欣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泽望及其作品的深情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品格与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生、文学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题钝轩墨牡丹

澹老好孙子,风流尚未阑。

焉支已洗尽,云气浑高寒。

为赠尔别字,广川小牡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哭唐著作丈赤子

凤泊鸾飘后,行踪类贾胡。

浮生长偃仰,百事总荒芜。

老竟成羁鬼,居空卜左徒。

故人寝门哭,能到夜台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客自江上来者为予言临川先生心疾如故健忘更甚独有昕夕不置者予之近况也因与檗斋共为怃然

当年接席谈经地,廿载升沉恨有馀。

祗为嗜痂成痼疾,不须入梦动欷歔。

衰残空寄相思子,零落谁成未竟书。

此意旁人犹感叹,我心戚戚更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除夕得徐丈霜皋别集二册挑灯守岁选取五十馀首即题卷后(其一)

一卷来从冰雪馀,不随人代共迁除。

宵分浮白忧瓶罄,豫借屠苏酒一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