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葆真池上

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

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

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

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

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

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墙壁虽厚不足一尺,人世仿佛与仙境相隔。
高高的柳树呼唤游客游玩,我们这群人乘风而来。
坐的时间久了,夕阳西下,池水波光粼粼地展开。
白云在水面缓缓移动,我在笑中反复徘徊三次。
鸭子悠然度过时光,不受光阴紧迫的驱使。
试着用竹篙拨动水面,我慢慢离去,头也不回。
我无意间融入这景色,偶遇的快乐自在无比。
再来此地会是什么感觉,实在难以言表。

注释

墙厚不盈咫:墙壁很薄。
人间隔蓬莱:人世间如仙境般遥远。
高柳唤客游:高大的柳树像主人召唤客人。
御风来:乘风而至。
落日尽:夕阳西下。
澹澹池光:平静的池面波光。
白云行水中:白云倒映在水中。
一笑三徘徊:微笑中反复停留三次。
鸭儿轻岁月:鸭子悠闲地度过时光。
急景催:紧迫的光阴催促。
弄篙惊:用竹篙轻轻拨水。
徐去首不回:慢慢离开,不回头。
无心与境接:心无旁骛,与环境融为一体。
偶遇信悠哉:偶然相遇,心境悠然。
再来知何似:再次来访会有什么不同。
有句端难裁:难以用言语表达心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游葆真池上》,描绘了诗人游览葆真池的所见所感。首句“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以墙壁之薄象征池塘与世隔绝的宁静,犹如仙境般遥远。接着,“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写诗人乘风而来,被高柳的热情邀请,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描绘了夕阳西下,池水波光粼粼的景象,诗人在此流连忘返。“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则以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和诗人的欢笑,展现了池上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愉悦。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借鸭子悠闲自在的生活,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通过轻轻划动竹篙的动作,传达出诗人随性而为、不急于离去的心情。

最后两句“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契合,以及这种偶然相遇带来的悠然自得。结尾“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则流露出诗人对再次来访的期待,但又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此刻的感受,留下了一种意犹未尽的韵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上之游,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游董园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月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游道林岳麓

耽耽衡山麓,翠气横古今。

济胜得短筇,未怕山行深。

路盘天开阖,风动龙噫吟。

峰恋惨澹处,照以布地金。

世尊诸天上,燕坐朝千林。

向来修何行,不受安危侵。

道人轻殊胜,来客费幽寻。

恍然结愿香,独会三生心。

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阴。

勿唾此山地,后日重窥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逃暑阁下而守阁童子持不可

我如东郊马,攲侧甘瘦病。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馀听。

形式: 古风

登天清寺塔

为眼不计脚,攀梯受微辛。

半天拍阑干,惊倒地上人。

风从万里来,老夫方岸巾。

荒荒春浮木,浩浩空纳尘。

夕阳差万瓦,赤鲤欲动鳞。

须臾暮烟合,青鲂映奫沦。

万化本日驰,高处觉眼新。

借问龛中仙,坐稳今几辰。

俗子书满壁,澹然不生嗔。

唯有太行山,修供独殷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