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光亭

传闻天玉此埋堙,千古谁分伪与真。

每向小庭风月夜,却疑山水有精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传说中这天玉深藏地下,千百年来无人分辨真假。
每当月夜清风拂过小庭院,我竟怀疑那是山水间的精灵在显现。

注释

天玉:传说中的珍贵玉石。
埋堙:深藏地下,埋没。
伪与真:真假难辨。
小庭:私人小院。
风月夜:月光如水的夜晚。
山水有精神:仿佛山水间有生命和灵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题玉光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传闻天玉此埋堙,千古谁分伪与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玉”的追寻和思考。“天玉”在这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美好事物,而“此埋堙”则是说这种美好的东西往往被世俗的尘埃所掩盖。“千古谁分伪与真”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辨别真伪的困惑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探讨,更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每向小庭风月夜,却疑山水有精神。"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每向小庭风月夜”是说诗人常在静谧的夜晚于自己的小庭院中沉思,而“却疑山水有精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心,认为自然万物都蕴含着某种神秘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玉的思考和夜间独处自然的情景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真与伪、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他那颇具特色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题齐安壁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题何氏宅园亭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杨溪

桥横葛仙陂,住近杨雄宅。

主人胡不归,为我炊香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