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敬亭山庙

森森古木列岩隈,迥压寒原霁色开。

云雨只从山上起,风雷多向庙中来。

三江入海声长在,双鹤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昼晚,石床松殿满青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茂密的老树排列在岩石的角落,远远地压过寒冷的平原,雨后阳光照亮了大地。
云雾雨滴都源自山巅,风雷之声常常在庙宇间回荡。
三条江河汇入大海的声音始终不变,两只鹤在天空中鸣叫,身影却未离去。
花瓣飘落在空旷的庭院,标志着春日傍晚的到来,石床和松木殿宇上覆盖着青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庙宇景象,充满了古朴和神秘色彩。"森森古木列岩隈"一句,以"森森"二字形容树木的密集,"古木"则显得岁月悠久,而"列岩隈"则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屏障感,给人以深邃之感。紧接着"迥压寒原霁色开",诗人用"迥压"形容山势的雄伟,"寒原"则透露出季节的寒冷,而"霁色开"则是对天气变化的一种描绘,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云雨只从山上起,风雷多向庙中来"两句,更是诗人笔法的高超之处。这里的"云雨"和"风雷"都是自然界的力量,通过它们的移动方向,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山上的云雨声和庙中的风雷声。

接着"三江入海声长在,双鹤啼天影未回"两句,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三江入海"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景观,而"声长在"则让人感觉到那水流之声悠远而持久。而"双鹤啼天影未回",则是通过动态的描写来表达时间的静止和空间的广阔。

最后两句"花落空庭春昼晚,石床松殿满青苔"则是在对景色的进一步细腻描绘。"花落空庭"让人感觉到春天的结束,而"春昼晚"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石床松殿"则是庙宇环境的具体写实,而"满青苔"则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造和谐共存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云雨、江海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庙宇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篇意境幽深、情趣盎然的佳作。

收录诗词(102)

刘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字:蕴灵
  • 籍贯:汶阳(今山东宁阳)

相关古诗词

赠天台隐者

静者多依猿鸟丛,衡门野色四郊通。

天开宿雾海生日,水泛落花山有风。

回望一巢悬木末,独寻危石坐岩中。

看书饮酒馀无事,自乐樵渔狎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隐者

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

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

谁识无机养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道者

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

停灯深夜看仙箓,拂石高秋坐钓台。

卖药故人湘水别,入檐栖鸟旧山来。

无因朝市知名姓,地僻衡门对岳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颛顼山人

浩气含真玉片辉,著书精义入玄微。

洛阳紫陌几曾醉,少室白云时一归。

松雪月高唯鹤宿,烟岚秋霁到人稀。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