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榕城客舍啖荔枝

果然仙品如图谱。晶莹尚湿枫亭露。映彻玉壶冰。

守宫纱一层。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

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此诗《菩萨蛮·榕城客舍啖荔枝》由清代诗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品尝荔枝时的美妙感受与细腻情感。

“果然仙品如图谱”,开篇即以“仙品”形容荔枝,将其比喻为画册中的珍稀之物,暗示其非凡的美味与珍贵。接着,“晶莹尚湿枫亭露”一句,通过“晶莹”二字描绘荔枝的光泽,仿佛刚刚从枫亭的露水中摘下,新鲜可人,生动地展现了荔枝的诱人外观。

“映彻玉壶冰”则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清脆与透明感,如同冰壶中映照出的月光,既表现了荔枝的质地,也营造了一种清凉、高洁的氛围。“守宫纱一层”运用比喻手法,将荔枝皮比作一层薄薄的守宫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凸显了荔枝皮的轻盈与细腻。

“碧桃争比得”一句,将荔枝与碧桃进行对比,赞美荔枝的色泽与口感,暗示其超越了其他水果,独树一帜。“鹤顶真珠液”则以鹤顶上的珍珠液来比喻荔枝的汁液,不仅描绘了汁液的珍贵与甜美,也增添了诗歌的华美与神秘感。

最后,“好在宋家香”一句,借用了宋代名茶“宋家香”的美誉,暗喻荔枝的香气独特而高雅,如同名茶一般令人回味无穷。“刚逢十八娘”则以“十八娘”这一形象,象征着荔枝的成熟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描绘了荔枝的外在之美,更深入地传达了品尝荔枝时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晦夜端州道中

苍梧水落羚羊峡。危樯欲渡愁云压。肠断岭猿鸣。

南来第一声。上滩争宿处。月黑闻人语。

不辨戍楼烟。维舟江那边。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送当如弟入秦,时客临汾

秋空倚剑人何处。羁心远挂咸阳树。陇水咽残星。

黄河西畔行。几多乡泪滴。一夜关山笛。

谁按小伊州。清霜入鬓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满江红.和毛会候汴梁怀古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

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

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留别诸昆仲

燕子重来,还认得,乌衣旧里。

浑不改,风流江左,清华门地。

社酒晚归娱父老,花灯夜赏饶佳丽。

看泾流,如带束胶峰,长如砺。频作客,乡心系。

十载梦,青缣被。又兰阶池草,差强人意。

笑我仍分藜阁火,输他便纵琼林辔。

向五云,多处盼金泥,添新喜。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