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屯访致中

晓色阴晴久未分,乱山何处是萧屯。

荒荒日转渔樵路,霭霭烟生桑柘村。

胜地逢春聊驻马,主人好客为开樽。

平生梦想归田乐,正喜吾侪得践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清晨的景色阴晴不明,远处的山峦哪一座是萧屯?
漫长的小路上渔夫和樵夫劳作,薄雾缭绕着桑柘丛中的村庄。
在这优美的地方遇到春天,我们暂且停马,主人热情好客打开酒坛。
我一生的梦想就是享受田园乐趣,如今能实现,真让我欣喜,因为我们终于践行了诺言。

注释

晓色:清晨的光线。
阴晴:天气变化。
萧屯:地名,可能指一处山村。
荒荒:荒凉。
日转:太阳移动。
渔樵路:渔民和樵夫走的小路。
霭霭:烟雾弥漫的样子。
桑柘村:种有桑树和柘树的村庄。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聊驻马:随意停下马匹。
开樽:打开酒坛斟酒。
归田乐:归隐田园的乐趣。
吾侪:我们这些人。
践言:履行诺言,实现承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晓色阴晴久未分”表明天气不明,似乎在预示着某种变化或是作者内心的迷茫。紧接着“乱山何处是萧屯”则是诗人在寻找一个具体的地方,或许这就是他向往的田园所在。

中间两句“荒荒日转渔樵路,霭霭烟生桑柘村”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有些孤寂的景象。日复一日地走在渔樵的小路上,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山峦;桑树和柘树间弥漫着轻烟,营造出一种恬淡自若的氛围。

“胜地逢春聊驻马”则是在一个美好的地方遇到了春天,诗人不禁停下了马匹。接着“主人好客为开樽”表明这里的主人非常热情好客,为迎接远方来客而打开了酒樽。

最后两句“平生梦想归田乐,正喜吾侪得践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平生的梦想是回到自然界去享受简单的快乐,而现在身边的人终于能够实践这个愿望,这让诗人感到非常高兴。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平淡而又充满自然美感的生活状态的赞美。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野墅

野墅惊秋晚,残年匆匆过。

海潮通井浅,林日到窗多。

酒尽邻翁饷,诗成稚子哦。

人生行乐耳,轩冕奈余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寒中偶书

寒从何处来,凛色照闽楚。

挹之霜松下,清澹不成雨。

豪生小病之,一笑窥寰宇。

天转隐江湖,吾心正如许。

形式: 古风

渡淮

鸣鼙渡长淮,霏烟散清晨。

皎皎初日光,照耀草木新。

横林渡馀碧,叠嶂开嶙峋。

移桡失向背,烟波浩无垠。

儿童相棹歌,余心亦欣欣。

轻帆互相踰,画鹢映流津。

徘徊望洲渚,悠然独怀人。

樵渔有栖遁,寂寞谁问邻。

暮风翻洪涛,鱼虾亦有神。

四顾天地黑,孤舟恐漂沦。

形式: 古风

游龙潭

四客同笑言,一僧陪杖屦。

徜徉山水窟,适意忘晨暮。

疏钟岩北寺,细竹溪南路。

中流石参错,不碍潺湲注。

泓澄小龙潭,润气金碧聚。

时惊木叶坠,俯见鱼虾度。

斯游非预期,偶尔造佳处。

幼舆丘壑情,陶令琴觞趣。

淹留慰所愿,惟以宾友故。

夕阳淡寒山,迟回不能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