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

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

其间广亭开,亦欲危榭筑。

春归百禽嚎,抟黍及布谷。

桑上啄椹食,林下窥果熟。

果收椹已尽,飞去不须逐。

婆娑黄杨树,谁谓逢闰缩。

物犹有进退,此理何用告。

余心当郊君,未有地可卜。

缀书岂贪乐,且以苟微禄。

形式: 古风

翻译

城池坐落在太行山谷,山谷温暖适宜草木生长。
既移植了洛阳的花卉,又种植了阮家的竹子。
五彩斑斓的花朵与黄红交织,一片树林常年翠绿。
在这其中,宽阔的亭台开放,还想建起高耸的水榭。
春天归来,百鸟齐鸣,唤起布谷鸟和抓取黍米的鸟儿。
桑树上鸟儿啄食紫桑葚,树林下它们窥视着熟透的果实。
果实收尽,桑葚也吃完,鸟儿无需追赶便会飞去。
黄杨树婆娑摇曳,谁能说它因闰年而萎缩。
世间万物都有盛衰,这个道理何需告知。
我心中向往郊野生活,但尚未找到理想的居所。
写下这些并非贪图享乐,只是暂且为微薄的俸禄忙碌。

注释

太行谷:位于华北的山脉。
谷暖:山谷气候温暖。
洛阳花:指名贵的花卉。
阮家竹:可能指某人家中的珍贵竹子。
五色:多种颜色。
广亭:宽敞的亭子。
危榭:高耸的水榭。
抟黍:鸟儿抓取黍米。
窥:偷看或窥视。
婆娑:树木摇曳的样子。
闰缩:因闰年而显得短小。
进退:事物的兴衰变化。
郊君: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
卜:选择或预测居所。
缀书:写书或记录。
苟微禄:勉强维持微薄的俸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描绘了刘仲叟在太行山谷中建造的园亭景色。诗人赞美了园中的花草树木,特别是从洛阳移植的花朵和阮家的竹子,色彩斑斓,四季常青。他还提到了园中广亭和危榭的规划,以及春天到来时百鸟鸣叫、觅食的生动场景。桑葚和熟果吸引了众多鸟类,但它们并不追逐飞逝的时光,黄杨树在闰年里依然婆娑生长,显示出生命的进退规律。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虽然尚未找到理想的居所,但仍寄情于书信,以微薄的俸禄为乐。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恬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题朱表臣职方真州新园

青葱江上树,杳蔼宫前道。

道侧有新园,园中无恶草。

松陇方在望,茅屋闻已考。

朝廷正急才,何得言归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题西洛致仕张比部静居院四堂

张侯归静居,堂宇结四隅。

堂中何所有,书画罗签厨。

四堂各异名,名异义亦殊。

夷心与会真,内以道德娱。

清白及金兰,外为子孙模。

西南夜落蟾,东北朝生乌。

天门风相通,盛衰理可无。

茜尔松桧树,间之花石株。

雨晴气候佳,邻里或来俱。

遣摘班林笋,共持香粳盂。

饭毕循径行,不使僮仆扶。

所至旧衣坐,遍历日过晡。

时遇园果熟,甘浆而粉肤。

就枝掇鲜美,咀味销冰酥。

以此乐岁月,岂是忘形躯。

礼法不我弃,劳吝不我纡。

上不愧二疏,下不泛五湖。

自有逍遥趣,幸世遭唐虞。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寄题阳武宰王安之庆丰亭

官为人父母,身自奉其亲。

结宇后园中,散步以怡神。

寒温适所适,朝夕馈尔珍。

诸孙同在傍,嬉戏情各均。

庭下香草秀,梁中乳鸟驯。

乳鸟名曰乌,反哺岂不仁。

香茶名曰兰,相袭使之纫。

二物已可知,百里风俗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种桑事春蚕,栽桂事华构。

尝闻云盖下,聚书为大富。

往往见子孙,缘天掇星宿。

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

秋收万种田,作酒日为寿。

亦有千里归,锦衣行白昼。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