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赠吴丹

不识吴生面,久知吴生道。

迹虽染世名,心本奉天老。

雌一守命门,回九填血脑。

委气荣卫和,咽津颜色好。

传闻共甲子,衰隤尽枯槁。

独有冰雪容,纤华夺鲜缟。

问人何能尔,吴实旷怀抱。

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

石坛玉晨尊,昼夜长自埽。

密印视丹田,游神梦三岛。

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

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

绿发幸未改,丹诚自能保。

行当摆尘缨,吴门事探讨。

君为先此词,终期搴瑶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未曾见过吴生的面容,却早已听闻吴生的修行之道。
他虽身处尘世享有名声,内心却始终虔诚地遵循着自然与天道。
通过内在修炼守护生命力之门,运用九转功法滋养头脑与血液。
调和气息使身体康健,吞咽津液面色愈发美好。
据说已历经多个甲子岁月,凡人皆会衰老而他却无丝毫枯槁之态。
唯独他保持着如冰雪般的纯净容颜,细腻光华超越了世间最鲜艳的绸缎。
问其如何能达到如此境界,吴生实则胸怀宽广超脱物外。
权位与富贵对他而言只是身外之物,挂于身而不为所重。
我本年幼无知,但追求真理之心萌芽甚早。
在石砌的祭坛上朝拜仙尊,不分昼夜地自我净化与修行。
凝视丹田深处的秘印,灵魂遨游于三岛仙境之间。
诵读《黄庭经》千遍万遍,餐食以青精稻滋养身心。
潜心寻找方朔之桃,心心念念着安期之枣,以求长生。
幸运的是黑发尚未变白,对修真的诚心自能保持不变。
不久我将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吴门深入探索修行的奥秘。
你先行吟唱此词,最终我们期待一同采撷那瑶池之草。

注释

不识:不认识。
吴生:指一位名叫吴的修行者。
久知:早就听说。
吴生道:吴的修行方法或道理。
迹虽:虽然行为、事迹。
染世名:在世间享有名声。
心本:内心原本。
奉天老:遵循天道、自然法则。
雌一:道家术语,指内在的根本或生命力。
命门:生命的关键部位,这里比喻根本。
回九:道家修炼的一种高级功法。
填血脑:滋养血液和头脑。
委气:调和、运用气息。
荣卫和:气血调和,身体健康。
咽津:吞咽唾液,养生方法之一。
颜色好:面色红润,健康状态好。
传闻:传说中。
共甲子:经历多个六十岁周期,比喻长寿。
衰隤:衰老。
尽枯槁:完全没有衰老的迹象。
独有:唯有。
冰雪容:形容容颜清冷纯净如冰雪。
纤华:细腻的光彩。
夺鲜缟:超过新鲜的绸缎之美。
问人:询问他。
何能尔:怎能如此。
吴实:吴确实。
旷怀抱:胸怀宽广,超然物外。
弁冕:古代官帽,代指权位。
徒挂身:只是挂在身上,并不重视。
身外:身外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名为《和乐天赠吴丹》。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赞美吴道子的诗,吴道子是唐代有名的道士,以其高洁的品行和深厚的内功著称。

“不识吴生面,久知吴生道”表明虽然未曾见过吴道子的面容,但早已闻名于他的修为与学问。接着,“迹虽染世名,心本奉天老”则指出尽管外界给予其名声,但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对天道的敬仰和服从。

“雌一守命门,回九填血脑”中的“雌一”、“回九”可能是指某种修炼方法,这里表达了吴道子在修行上的坚持和努力。“委气荣卫和,咽津颜色好”则描绘出他通过修炼而获得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充沛。

“传闻共甲子,衰隤尽枯槁”可能是指吴道子的长寿或长生不老的传说,而“独有冰雪容,纤华夺鲜缟”则赞美他的面貌清纯,如同冰雪一般,光彩照人。

“问人何能尔,吴实旷怀抱”表达了对吴道子高洁品行的疑问和赞叹,而“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则强调他内心的修养远胜于外在的装饰。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可能是诗人表达自己对吴道子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而“石坛玉晨尊,昼夜长自埽”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

“密印视丹田,游神梦三岛”可能是描述某种内丹修炼或冥想状态,“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则表明诗人对吴道子在道教修炼方面的功夫和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可能是指某种长生不老的追求或方法,“绿发幸未改,丹诚自能保”则赞美吴道子保持了青春常驻的状态和他对修炼真诚的态度。

最后,“行当摆尘缨,吴门事探讨”表达出诗人对吴道子的敬仰,并希望能够深入探究他的修炼之道,而“君为先此词,终期搴瑶草”则可能是指诗人期待在某种情况或时刻前来到吴道子那里学习或探讨道法。

整首诗通过对吴道子的赞美和自我向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行、修炼成就以及追求长生不老的深切敬仰。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形式: 古风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

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

的应未有诸人觉,只是严郎不得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一)上阳白发人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

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

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

日日长看提众门,终身不见门前事。

近年又送数人来,自言兴庆南宫至。

我悲此曲将彻骨,更想深冤复酸鼻。

此辈贱嫔何足言,帝子天孙古称贵。

诸王在閤四十年,七宅六宫门户閟。

隋炀枝条袭封邑,肃宗血胤无官位。

王无妃媵主无婿,阳亢阴淫结灾累。

何如决壅顺众流,女遣从夫男作吏。

形式: 乐府曲辞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三)五弦弹

赵璧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绝何清峭。

辞雄皓鹤警露啼,失子哀猿绕林啸。

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

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

促节频催渐繁拨,珠幢斗绝金铃掉。

千靫鸣镝发胡弓,万片清球击虞庙。

众乐虽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长安少。

主第侯家最难见,挼歌按曲皆承诏。

水精帘外教贵嫔,玳瑁筵心伴中要。

臣有五贤非此弦,或在拘囚或屠钓。

一贤得进胜累百,两贤得进同周召。

三贤事汉灭暴彊,四贤镇岳宁边徼。

五贤并用调五常,五常既叙三光耀。

赵璧五弦非此贤,九九何劳设庭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