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君会史馆园

名园霁宿雨,春日正和柔。

花香泛草际,竹影摇清流。

鸣禽自往还,游鱼时沈浮。

出门市朝喧,爱此林亭幽。

况陪君子宴,飞斝更相酬。

亦有佳人携,艳歌青眉愁。

佳人足娱适,远思何夷犹。

故乡去千里,野堂临溪头。

梦寐别四载,南望无时休。

王粲昔从军,登楼以销忧。

今予岂不然,每到终迟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雨后名园宁静,春日格外温柔。
花香飘荡在草丛间,竹影在清澈流水旁摇曳。
鸟儿自由穿梭,游鱼时隐时现。
走出市井的喧嚣,我喜爱这林亭的幽静。
更何况能与君子共饮,举杯交错酬答。
还有美人相伴,她唱着艳丽的歌曲,眉头微蹙带愁绪。
美人带来欢愉,但远方的思念却难以平息。
家乡千里之外,简陋的屋舍紧邻溪边。
四年来梦中分别,南望的目光从未停歇。
王粲当年从军,登楼排解忧愁。
如今的我何尝不是如此,每次来到这里总是迟迟不愿离去。

注释

名园:著名的园林。
霁:雨过天晴。
春日:春天的日子。
和柔:温和而柔和。
花香:花的香气。
草际:草丛边缘。
竹影:竹子的影子。
清流:清澈的流水。
鸣禽:鸣叫的鸟儿。
沈浮:沉下去浮上来。
市朝:城市街道。
爱:喜爱。
林亭:树林中的亭子。
幽:幽静。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飞斝:飞觞传酒。
佳人:美女。
艳歌:优美的歌曲。
远思:远方的思念。
夷犹:犹豫不决。
故乡:家乡。
野堂:简陋的房屋。
梦寐:梦中。
别:分别。
王粲:三国时期的人物。
销忧:消解忧愁。
迟留:逗留,不愿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陪诸君会史馆园》,描绘了雨后名园的宁静春景。首联“名园霁宿雨,春日正和柔”写雨后园林清新,春日和煦,奠定了全诗的恬静氛围。颔联“花香泛草际,竹影摇清流”通过花香飘荡、竹影摇曳,展现出盎然生机与自然之美。

颈联“鸣禽自往还,游鱼时沈浮”进一步描绘了鸟儿自在飞翔、鱼儿悠游水中的动态画面,增添了生动情趣。诗人借此表达对市朝喧嚣的厌倦,更喜爱园林的幽静,“出门市朝喧,爱此林亭幽”。

接下来,诗人提到在这样的环境中陪伴君子饮酒作乐,佳人也前来助兴,歌声婉转,引人遐想。“佳人足娱适,远思何夷犹”表达了佳人的快乐以及诗人自己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尾联借王粲登楼抒怀的故事,表达自己每次来到此地都不愿离去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林的美景,通过对比市井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偶作

作墨本谁氏,研摩有强弱。

摩尽不见墨,此处原非著。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寄题华藏院清轩

湖边无地有尘埃,况复虚明向此开。

山色每随朝气变,水光长共夕阳来。

船行天上游人散,树没雪中宿鸟回。

一到便应离火宅,不须花雨拂经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题滁州丰乐亭

君为滁上守,乘间务幽寻。

群从留山阿,美望穷前林。

良宴追佳赏,高亭旷遐临。

烟云无定姿,水石唯清音。

静见鱼鸟适,遥闻鸡犬深。

时节屡丰有,民里无欺侵。

岂独延众物,因兹托冲襟。

大笔每绝唱,芳樽宁孤斟。

别日念已长,来期讵能今。

安得凌风翰,相从殚岁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寄襄城孙主簿

昔子尚稚孩,从亲来此邑。

今子稽簿书,职守仍前袭。

岁月曾未几,风流正相及。

新硎刃益铦,旧署墨犹湿。

非徒使气奋,固使家声立。

征调事渐繁,须材时所急。

何不一轩翔,荣名亦可拾。

勖子乃自省,满颜抱羞涩。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