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宣大夏

嘉猷谠论冠诸台,不信阳刚结祸胎。

万里团操携仆去,四夷入贡问安来。

子孙只合谋农业,科第何当试吏才。

为问扶称犁□处,东山书舍没荒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的《刘忠宣大夏》。诗中通过描述刘忠宣公的德行与功绩,展现了其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

首句“嘉猷谠论冠诸台”,赞美刘忠宣公提出的优秀建议和正直言论在众多官员中独树一帜,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接着,“不信阳刚结祸胎”一句,可能是在暗示某些过于强硬或不恰当的政策可能会带来灾难,而刘忠宣公的稳健与明智避免了这样的风险。

“万里团操携仆去,四夷入贡问安来”描绘了刘忠宣公远赴万里之外,不仅带去了和平与秩序,也使得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贡,表达对他的敬仰和尊重。这反映了他在外交上的高超才能和对民族团结的贡献。

“子孙只合谋农业,科第何当试吏才”则可能是对后世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专注于农业生产,而不是过分追求科举功名,体现了刘忠宣公对社会稳定的长远考虑。

最后,“为问扶称犁□处,东山书舍没荒苔”表达了对刘忠宣公生活简朴、远离尘嚣的向往,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怀念。这里的“扶称犁”可能是指耕作,而“东山书舍”则是隐喻其退隐后的宁静生活。整首诗通过对刘忠宣公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其品德、政绩和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杨文襄一清(其一)

元戎三度入咸秦,遑计威仪坏阁臣。

仇钺奇功归别将,江彬蜚语出优人。

边墙未筑投簪去,内患须涂画掌陈。

最喜南徐居要地,厌厌夜饮帝南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杨文襄一清(其二)

一代姚崇未易才,行边新色李临淮。

智囊隃度机奇中,献庙雷仝议久谐。

绕涿除非崔氏艺,隐宫长是太常斋。

金钱志墓寻常事,抵死英雄恨不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彭襄毅泽(其一)

嫁女楚楚造漆器,中人之家所有事。

是第不为吴隐之,乃援象箸王杯例。

趣焚之火持急装,徒步南登太守堂。

堂上抡杖下堂詈,十二围腰倒平地。

匍伏受责起牵衣,苦留不住飘然归。

徽州固是脂膏地,尔母瘠民吾乐饥。

何哉石城邹吏目,以言谪官饭不足。

其父来视之,怒其不养捶之哭。

两家义方非中庸,中庸之道惟痴聋。

形式: 古风

彭襄毅泽(其二)

豫盗蜀盗次第平,辕门大旗马一鸣,诸将股栗以膝行。

误谓虎仙利可啖,贻二千币银酒枪。

满速儿翻哈密城,尚书齮龁挟隙生。

构之内竖竖不信,置酒交情使窃听。

醉骂叱咤声洪钟,屏间隐蔽颊发红。

并力怂恿落其职,群盗闻之动颜色。

山河誓券不旌功,一死英雄魂报国。

茕茕二妾守空庐,天寒日暮无衣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