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倚兰桡,独无聊,魂消,小炉香欲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夐的作品,名为《河传(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远和寂寞的情怀。
“棹举,舟去。”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离别之景,船儿缓缓扬帆而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棹,是划船的工具,这里用来指代推动船只前行的行为,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舟行者的一种关切。
“波光渺渺,不知何处。”水面上的波光似乎在无尽地延伸,让人难以辨识目的地所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远方的向往和迷茫。
“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这里描写的是河岸边花草互相依偎,细雨中鸟儿追逐着飞翔的情景。这种生动的自然图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深化了诗人情感的抒发。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诗中的“天涯离恨”指的是远到天边的别离之痛,而“江声咽”则是对这种离愁在耳畔回旋的描写。“啼猿切”一词,更显得情感之切肤。这里的“啼猿”,可能是指夜深人静时猿鸣声,增添了一种凄凉。
“此意向谁说,倚兰桡。”诗人想要表达的心绪,无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能靠在兰花的栏杆旁,感叹无尽的情思。
“独无憀,魂销,小炉香欲焦。”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独自一人时的孤寂与哀愁。没有心上人的陪伴,甚至连自己的灵魂也似乎随着小炉中香料的燃烧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极具表现力的抒情之作。
不详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能诗善词。《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碧染长空池似镜,倚楼闲望凝情。
满衣红藕细香清。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
博山炉煖澹烟轻。蝉吟人静,残日傍,小窗明。
幽闺小槛春光晚,柳浓花澹莺稀。
旧欢思想尚依依。翠嚬红敛,终日损芳菲。
何事狂夫音信断,不如梁燕犹归。
画堂深处麝烟微。屏虚枕冷,风细雨霏霏。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