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忆馨鸿二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孙儿们的思念与期待。
首句“忆汝何时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孙儿们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与他们重逢时刻的渴望。接着,“愁眉此日舒”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表情的变化,从愁眉到舒展,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忧郁情绪,以及在想象中与孙儿们相聚时的喜悦心情。
“别来三换岁,诵得几多书。”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孙儿们学习的进展,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成长的轨迹。三换岁意味着三年的时间过去,期间孙儿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也成长了许多,这既是时间的见证,也是亲情的滋养。
“字稍堪拈出,翁今喜有馀。”这里诗人以一种自豪和欣慰的心情,描述了孙儿们逐渐能够写出自己的文字,作为长辈的他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成果,也蕴含着对后辈未来的期许。
最后,“阿鸿才弄笔,相对想轩渠。”通过想象孙儿们拿起笔开始书写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轩渠,本意为高声谈笑,这里用来形容孙儿们在一起时的欢乐气氛,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孙儿们的深情厚爱,以及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言朴实无华,却能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家庭温情和社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