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十章更献三首词虽愈拙诚即可矜或歌执事之风猷或导鄙人之情志愿宽捷给稍赐披寻(其一)

曾逢禅客话真如,福逐缘生信有馀。

谢傅儿孙皆干蛊,郑家姬妾尽知书。

稳辞高位身心泰,中立明庭势利疏。

只恐欲闲闲不得,绛驺重引入宸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曾经遇到禅师谈论真理的本质,福分随着缘分而增长,深信不疑。
谢傅的子孙都勤奋有为,郑家的姬妾个个都受过良好教育。
他婉言拒绝了高官职位,保持心境平和,远离权势纷争。
他只想安享清闲,却怕这宁静无法长久,红衣侍从又会带他回到皇宫。

注释

禅客:指修行的禅师。
真如: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或不变的真理。
福逐缘生:福气随着缘分的增长而增加。
干蛊:形容人勤奋有为,能担当重任。
姬妾:古代贵族家中地位较低的女子。
知书:受过教育,识字。
身心泰:身心安宁,泰然自若。
势利疏:不被世俗的权势所影响。
绛驺:红色的马车,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宸居:皇帝的住所,皇宫。

鉴赏

这首词是由唐末宋初的诗人李昉所创作。词中通过对禅客、傅家儿孙以及郑家姬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与知识教育的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高蹈自处的情怀。

“曾逢禅客话真如”表明诗人曾经遇见过一位谈论佛法真理的禅师,这里"真如"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宇宙本源,显示了对禅学的尊崇与理解。接下来的“福逐缘生信有馀”,则是表达了一种因果观念,即相信福份会随着缘分而来,但也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不为世俗所羁绊。

“谢傅儿孙皆干蛊”和“郑家姬妾尽知书”,展示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后代能够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像蝗虫一样只知道吃食。这两句通过谢、傅、郑三大家族子弟与女眷均能读书识字的情形,描绘出一个理想中的家族氛围。

“稳辞高位身心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渴望和追求,愿意放弃高位,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紧接着“中立明庭势利疏”,则是说在中庸之道上建立清明宽敞的庭院,这里的“势”指的是自然流露而非强求,“利疏”意味着简单、通畅。

最后两句“只恐欲闲闲不得,绛驺重引入宸居”,表达了诗人对于想要安静生活却又难以如愿的忧虑。这里的“绛驺重引”意指皇帝的车马和权力的诱惑,“入宸居”则是指回到皇宫,即回到了世俗的纷争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诗人对个人修养、知识教育以及超脱物外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独赏牡丹因而成咏

绕东丛了绕西丛,为爱丛丛紫閒红。

怨望乍疑啼晓雾,妖饶浑欲殢春风。

香苞半绽丹砂吐,细朵齐开烈焰烘。

病老情怀慢相对,满栏应笑白头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宿雨初晴春风顿至小园独步方多索寞之怀嘉句忽来骤引吟哦之兴仰攀高韵少达鄙诚

融融和气满亭台,寂绝无人访我来。

忽喜贰卿篇咏至,如闻三岛信音回。

偷闲旋要偿诗债,减俸惟将买树栽。

春旦两壶宣赐酒,一壶留著待君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邓洵美

忆昔词场共著鞭,当时莺谷喜同迁。

关河契阔三千里,音信稀疏二十年。

君遇已知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

时情人事堪惆怅,天外相逢一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句(其四)

三载经纶栖凤阁,五年提笔直鳌宫。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