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梅山弟感时四首(其四)

边将才无日越晖,中朝人是李斯非。

顺流兵马竟掀舞,死战规模谁发挥。

忍看金茎移露去,空歌玉树送春归。

不图世变今如此,真与尘埃蠓蚋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边境将领才华不再有如日晖,朝廷人物已非当初李斯辈。
顺流而下的军队狂欢起舞,生死决战的气概由谁展现。
难以忍受目睹金茎台上的露水消失,徒然唱着玉树临风的歌曲送走春天。
未曾料到世间变化如此剧烈,如今我真如尘埃中的小虫般微不足道。

注释

边将:边境将领。
才无日越晖:才华不再像太阳般耀眼。
中朝人:朝廷的重要人物。
李斯非:指像李斯那样的人物。
顺流兵马:顺流而下的军队。
掀舞:狂欢起舞。
死战规模:生死决战的气势。
发挥:展现。
金茎移露去:金茎台上的露水消失(象征皇权衰落)。
空歌:徒然歌唱。
玉树送春归:用玉树临风的歌曲送别春天。
世变:世间的变化。
如此:如此剧烈。
真与尘埃蠓蚋飞:真的如同尘埃和小虫一样微不足道。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梅山弟感时四首(其四)》由陈著所作,表达了对边疆将领才能的感慨以及对时局变迁的忧虑。首句“边将才无日越晖”暗指边疆将领的才华无法与古代名将相比,暗示了对当前军事人才的不满。次句“中朝人是李斯非”借李斯之名,批评当朝之人可能缺乏远见和明智,暗示朝廷决策存在问题。

第三句“顺流兵马竟掀舞”描绘出看似表面繁荣的军事形势,实则如同顺水行舟,难以把握方向。第四句“死战规模谁发挥”进一步强调,尽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真正的战略规划和英勇精神并未得到充分展现。

第五、六句“忍看金茎移露去,空歌玉树送春归”以景寓情,金茎(指帝王宫殿的华美装饰)象征国家荣光,露水易逝,春光消逝,暗示国势衰微。最后两句“不图世变今如此,真与尘埃蠓蚋飞”直抒胸臆,感叹世事变化之大,个人如同微小的尘埃,在动荡中无所依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揭示了诗人对边防、朝政及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梅山弟感时四首(其三)

春造曾分寸草晖,晚经霜雪始知非。

中心痛事神孤往,前面虚名手一挥。

肯使晓猿随陇笑,不烦倦鸟引云归。

绝粮只管餐松菊,赢得身轻入险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梅山弟感时四首(其二)

世事滔滔趁夕晖,仰天咄咄付非非。

乾坤谁解中撑拄,江海方听北指挥。

风舞南人新万户,灰飏西岭旧三归。

只应天竺孤峰在,一自飞来不更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梅山弟感时四首(其一)

吟情本是谢玄晖,邂逅年来世事非。

到处望风千甲解,无人留日一戈挥。

杜鹃入洛啼拌死,鸿雁辞南去有归。

浩荡春光天万里,孤云叶叶向谁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梅山弟感春

老来危迹感秋蓬,万事都归马耳风。

百五节为春好处,两三年在乱离中。

溅花难禁少陵泪,缚柳休辞韩子穷。

最是残镫风雨夜,杜鹃声里梦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