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王园

南陌柔桑,粉墙低见谁家女。燕飞莺语。

依约提篮去。老觉多情,梦也无分付。君知否。

楚襄何处。一段阳台雨。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翻译

乡间小路上柔嫩的桑树,隐约可见矮墙后哪家女子。燕子飞翔,黄莺鸣叫。
她提着篮子,轻盈地走去。年岁渐长,多情的心意连梦中也无法传达。你可知道吗?
那楚襄王曾游历的地方,如今只剩雨打阳台的寂寥。

注释

南陌:乡间小路。
柔桑:柔软的桑树。
粉墙:白色矮墙。
谁家女:不知哪家的女子。
燕飞:燕子飞翔。
莺语:黄莺鸣叫。
提篮去:提着篮子离去。
老觉:渐渐感到。
多情:深情。
梦也无分付:连在梦中都无法表达。
君知否:你知道吗。
楚襄:古代楚国的襄王。
阳台雨:阳台上的雨。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田园画卷。"南陌柔桑",形象地展现了春天里柔嫩的桑树在乡间小路上茂盛生长,暗示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粉墙低见谁家女",通过低矮的粉墙,隐约可见一位女子提篮外出,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神秘感。

"燕飞莺语"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氛围,燕子飞翔,黄莺鸣叫,仿佛在低声交谈。女子的行踪被这和谐的鸟语声所衬托,显得更加轻盈和娴静。"依约提篮去","依约"二字写出女子行踪的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诗意。

"老觉多情,梦也无分付",诗人借女子之口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无法与心上人相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最后,"君知否。楚襄何处。一段阳台雨"以设问的方式,询问对方是否知道心上人的去向,暗示了她可能像楚襄一样远在他乡,而那远方的阳台正下着绵绵细雨,象征着相思与离别。

整体来看,这首《点绛唇·王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通过女子的形象和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燕莺语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

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闲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

燕莺语。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

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绕池游慢.赵倅游濠,作绕池游慢,约同赋

荷花好处,是红酣落照,翠蔼馀凉。

绕郭从前无此乐,空浮动、山影林篁。

几度薰风晚,留望眼、立尽濠梁。

谁知好事,初移画舫,特地相将。

惊起双飞属玉,萦小楫冲岸,犹带生香。

莫问西湖西畔□,□九里、松下侯王。

且举觞寄兴,看闲人、来伴吟章。

寸折柏枝,蓬分莲实,徒系柔肠。

形式: 词牌: 绕池游慢

贺新郎(其二)

病起情怀恶。小帘栊、杨花坠絮,木阴成幄。

试问春光今几许,都把年华忘却。

更多少、从前盟约。

拟待莺边寻好语,恍残红、零乱风回薄。

思往事,信如昨。清明寒食须行乐。

算人生、何时富贵,自徒萧索。

试著春衫从酒伴,乱插繁英嫩萼。

信莫被、功名担阁。

随分溪山供笑傲,这一身、闲处谁能缚。

琴剑外,尽杯酌。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十三日,小园梅枝微红点缀,便觉可句

梅蕊依稀矣。岁华深、翛然但把,杖藜闲倚。

山绕荒林红叶下,落日孤城烟水。

意兴寄、云何则是。

底事疏枝横绝峭,未吹香、便与花相似。

不忍折,为之喜。寒鸦万点霜风起。

正人家、园收芋栗,小槽初美。

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

老态度、浑侵发齿。摸索孤根春在否。

任红红、白白皆桃李。空烂漫,岂能尔。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