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朗癯入匡山

独向匡庐去,安禅第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啼苍兕,飞泉挂玉龙。

凭将寒岁意,先报虎溪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前往庐山修行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独向匡庐去”,简洁有力地勾勒出僧人孤身前往庐山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接着,“安禅第几重”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深邃与层次,禅定的境界如同层层深入的探索。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描绘,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与佛教圣地的和谐共存。九江的黄叶寺与五老峰上的白云,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是佛教文化与山水相融的象征。

“落日啼苍兕,飞泉挂玉龙”进一步渲染了庐山傍晚时分的静谧与壮丽。落日余晖中,苍兕(传说中的猛兽)的啼声与飞瀑悬挂的如玉龙般的水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与静、声与色并存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奇,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凭将寒岁意,先报虎溪松”表达了对僧人旅程的祝福与期待。寒岁之意,既指季节的变化,也暗含着修行路上的艰难与考验;虎溪松,则是庐山著名的景点,象征着僧人修行的坚定与长久。这句话寄寓了对僧人旅途平安、修行顺利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风光与佛教修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

收录诗词(6)

读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

沧海归来日,贪看麋鹿群。

窗虚含远嶂,屋破补重云。

夕鸟吟边过,春蔬雨后分。

不须怜阒寂,清梵隔山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文学山居

何必入山深,居然似汉阴。

雨残云在竹,野旷日平林。

负郭多幽事,为农长道心。

芸窗开卷罢,多是听鸣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村居

素节金风度,商声应律初。

碧霞浮远汉,黄叶覆閒居。

篱下霜催菊,天边雁作书。

小窗蛩语切,明月照窗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九日

玉露泣秋草,金风彫晚渠。

白衣三径少,黄菊一篱疏。

病减登高兴,愁无寄远书。

遥知二三子,相向正愁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