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

老子百般足,无事可闲忧。

几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

潦倒戏衫舞袖,郎讲门槌拍板,端的这回收。

日月两浮毂,身世一虚舟。想鹪鹩,与鸿鹄,不相谋。

惊鳞万里深逝,谁肯更吞钩。

醉则北窗高卧,醒则南园行乐,莫莫更悠悠。

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归隐之志和山林生活乐趣的诗篇。

首句“老子百般足,无事可闲忧”表明诗人在经历了世俗的种种磨难之后,感到心满意足,没有更多无谓的担忧。接下来的“几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则是说诗人多年来一直想回到山林中生活,现在终于能够如愿以偿了。

第三句“潦倒戏衫舞袖,郎讲门槌拍板,端的这回收”描绘了一幅山中生活的情景。"潦倒"指的是随意摆动,"戏衫舞袖"形容诗人在山林间自在地挥洒衣袖,"郎讲门槌拍板"则是说朋友们聚集一处,敲击着木制的门板作为乐器,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端的这回收"意味着诗人此次归隐心境平和,从容不迫。

“日月两浮毂,身世一虚舟”是说时间像车轮一样不断流转,而人的生命则如同漂泊在海上的轻舟,显得渺小且易逝。

接着的“想鹪鹩,与鸿鹄,不相谋”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类别生物不需要彼此比较或竞争的豁达态度。"惊鳞万里深逝,谁肯更吞钩"则是说世间纷扰复杂,但诗人选择远离,是谁又会愿意再去追逐那些无谓的烦恼呢?

“醉则北窗高卧,醒则南园行乐,莫莫更悠悠”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自在与惬意。酒醉时躺于北窗下,清醒时在南园中漫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悠然自得。

最后,“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则是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云朵飘浮在山谷之中,月亮倒映在河流中的小岛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

每怀天下士,要与共艰危。

谁知暗里摸索,得此世间奇。

却笑当年坡老,过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难之。

访我鸳湖上,真足慰心期。醉谈兵,愁论世,夜阑时。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目送云帆西去,肠断风尘北起,老泪欲垂垂。

骐骥思长坂,好鸟择高枝。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支]韵

水调歌头(其一)己未中秋无月

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

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

我已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

先自无聊赖,雨意得能稠。天柱峰,知何处,老难游。

痴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

安得风姨扫荡,推出团圆月姊,便遣桂香浮。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五)江淮一览

勋业竟何许,日日倚危楼。

天风吹动襟袖,身世一轻鸥。

山际云收云合,沙际舟来舟去,野意已先秋。

很石痴顽甚,不省古今愁。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

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

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

星斗阑干角,手摘莫惊不。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二)和梅翁韵预赋山中乐,己未中秋中浣书于老香堂

已是三堪乐,更是百无忧。

山朋溪友呼酒,互劝复争酬。

钓水肥鲜鳊鳜,采树甘鲜梨栗,䆉稏一齐收。

树底飞轻盖,溪上放轻舟。笑鸱夷,名已谢,利还谋。

蜗蝇些小头角,何事被渠钩。

春际鹭翻蝶舞,秋际猿啼鹤唳,物我共悠悠。

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