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建宁尚书二首(其一)

鹤书几到阖庐城,见说君王忆姓名。

衡岳云开传谏草,考亭月冷见文盟。

不从金马登丞辅,却托铜菟烦客卿。

天意未应无定据,管教吾道致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白鹤传信频繁至阖庐城,听说君主记挂你的名字。
衡山之上云雾散开,传递着你的进谏之稿,考亭清冷月光下,显现你的文学盟约。
你并未能登上金马门成为丞相,却委托铜兔(铜制的兔形符节)来烦劳你这样的宾客。
上天的意旨或许并非没有定数,相信你的道路终将引领国家走向太平。

注释

鹤书:指书信或信息。
阖庐城:古代吴国都城,这里代指君主。
忆姓名:怀念、记挂某人的名字。
衡岳:即南岳衡山,古代著名的谏议之地。
考亭:宋代理学重要学术中心,这里可能指代文化传承。
文盟:文学联盟或文化共识。
金马:汉代宫门,常用来代指朝廷高位。
丞辅:丞相等高级官员。
铜菟: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象征权力和使命。
天意:上天的意愿或命运。
定据:确定无疑的依据。
吾道:指诗人的信念或主张。
致升平:达到天下太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寄给高建宁尚书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政治抱负的寄托。首句“鹤书几到阖庐城”以仙鹤传书的典故,暗示消息辗转送达,体现了对友人境况的关注。次句“见说君王忆姓名”则传达出对高建宁在朝廷受到重视的欣慰。

第三句“衡岳云开传谏草”,衡岳是名山,此处借指高建宁的才学如同云开衡岳,显示出他的直言进谏之才。第四句“考亭月冷见文盟”,考亭是理学圣地,月冷则寓意清高,表明高建宁在学术上坚守道义,与同道结下深厚的文人之谊。

第五、六句“不从金马登丞辅,却托铜菟烦客卿”中,“金马”象征朝廷高位,“铜菟”是古代计时器,这里暗指忙碌的政务。诗人表达的是高建宁虽未至高位,但仍在为国事奔波,显示出其忠诚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天意未应无定据,管教吾道致升平”,诗人坚信天意并非没有定数,高建宁的才能和坚持终将推动国家走向太平。整首诗情感真挚,赞美了高建宁的德才,并寄予了厚望。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寄紫微高侍郎三首(其三)

力劳效寡是穷途,赠策无人生大愚。

三刖尚迷藏椟宝,六街几误脱巾呼。

味言已转廷中毂,归兴难忘陇上锄。

欲问死生何许是,紫烟浮处认香炉。

形式: 古风

寄紫微高侍郎三首(其二)

人生忧患偶同时,曾见惊尘傍紫微。

坡老鹘巢尚堪俯,周郎羽扇想重挥。

望风自绝胡南牧,齧雪应迟使北归。

从此青油欠筹画,上方虚己听宵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寄紫微高侍郎三首(其一)

去年紫塞两相望,公在齐安我武昌。

秋晏车箱访流马,夜深弧矢看天狼。

不辞目断传烽堠,尚忆螯持共酒觞。

今日区区话鹏鴳,图南应是叹榆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道士杨休文

羽衣来自閤山前,见说山中老散仙。

出岫无心云傍日,归巢有意涧鸣泉。

同襟汗漫寻常客,掉鞅文章四十年。

我亦近为猿鹤侣,试从香火结前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