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其八)

即令七十平头,岂能久作人间客。

左车牙落,半分臂小,几茎须白。

挟种树书,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岛大功名官职。眼中花、须臾无迹。

小儿破贼,二郎作相,有何奇特。

同辈萧疏,且留铁汉,要摩铜狄。

向宝钗楼里,天津桥上,月明横笛。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即使到了七十岁,又怎能长久做凡间过客。
牙齿脱落,手臂瘦弱,胡须斑白。
带着种树的书籍,手持遮阳扇,穿着游山的木屐。
任凭蛙鸣鱼跃,变幻莫测,我依然身处梦境般的华胥国。
功名利禄如同岛屿,转眼消失无踪。
孩子打败敌人,二郎成为宰相,这算什么稀奇。
朋友渐行渐远,暂且留下硬朗之人,与铜像比肩。
在宝钗楼中,天津桥上,月光下吹着横笛。

注释

平头:指年纪大。
人间客:指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
左车牙:比喻牙齿。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比喻梦境或理想世界。
眼中花:比喻短暂易逝的事物。
小儿破贼:孩子取得胜利,可能比喻后辈的成功。
铁汉:形容坚强的人。
铜狄:铜像,象征威严或历史。
宝钗楼:虚构的楼阁,可能指诗意之地。
天津桥:古代洛阳的桥梁,象征繁华。

鉴赏

此诗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水龙吟·其八》,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无限感慨和时代变迁的深沉感悟。

"即令七十平头,岂能久作人间客。" 这两句借用古代传说中“平头”即指寿终正寝之意,表达了即使命运再长,也无法永远停留在世间的无奈感。

"左车牙落,半分臂小,几茎须白。" 此处描绘的是英雄老去,武装坠落,体力不如前,须发斑斑皆白的凄凉景象。

"挟种树书,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这几句则是说,即使手中持着兵书,心中有着雄图,也终究要面对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无奈。

"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岛大功名官职。眼中花、须臾无迹。" 这部分诗句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蛙蟆(月亮)和鱼龙变化的象征,以及传说中的仙境“华胥国”,抒发了对逝去英雄事迹和功业成就的怀念,然而这些都已成过去,如同眼中花一般虚无缥缈。

"小儿破贼,二郎作相,有何奇特。同辈萧疏,且留铁汉,要摩铜狄。向宝钗楼里,天津桥上,月明横笛。" 最后几句则是对昔日英雄的赞叹,以及现实中的落寞。小儿破贼、二郎作相,是指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而同辈萧疏,则表达了英雄不再的凄凉感;“且留铁汉,要摩铜狄”则是对往昔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之人的无限思念。最后,词人在宝钗楼里和天津桥上,对着明月横笛,抒发了对于过往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情景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历史感怀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十五)林中书生日六月十九日

鬳斋不是凡人,海山仙圣知来处。

清英融结,佩瑶台月,饮金茎露。

翰墨流行,禁中有本,御前停箸。

向弘文馆里,薰风殿上,亲属和、微凉句。

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

曾传宝苑,曾将玉杵,付长生兔。

地覆天翻,河清海浅,朱颜常驻。

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十四)

病夫鬓秃颜苍,不堪持向清溪照。

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

让当行家,勒浯西颂,草淮南诏。

幸脱离沮洳,浮游江海,悠然逝、毋吞钓。

宴坐蒲团观妙。怪痴儿、舂粮求道。

古人尚齿,迎他商皓,拜他庞老。

鸠杖蒲轮,把身束缚,替人愁恼。

煞为僧不了,下梢犹要,紫衣师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二)

先生放逐方归,不如前辈抽身早。

台郎旧秩,看来俗似,散人新号。

起舞非狂,行吟非怨,高眠非傲。

叹终南捷径,太行盘谷,用卿法、从吾好。

闭了草庐长啸。后将军来时休报。

床头书在,古人出处,今人非笑。

制个淡词,呷些薄酒,野花簪帽。

愿云台任满,又还因任,赛汾阳考。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十三)

此翁饱阅人间,三生似是刘宾客。

若论辈行,早陪韩柳,晚交元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叹酒泉郡远,醉乡路绝,今何处、堪开国。

解去冰衔华职。遍空山、难寻行迹。

道旁喘月,田间卧草,也胜郊特。

宰相□□,周公留召,娄公容狄。

喜时平身健,三行社饮,一声樵笛。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