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台凝真宫陈道士缘化藏经既成求诗还山

羽帔褊褼下赤城,烧松秃兔气尤清。

书成胝手怜心苦,神护赪肩觉担轻。

万笈云签来北阙,一朝宝翰得东明。

明年我欲仙游去,要听岩扃晓诵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身披羽帔,窄袖短袍,离开赤城,松火与兔影更显清冷。
书写完毕,双手磨出老茧,心中感慨辛劳,神灵护佑,肩头压力仿佛减轻。
无数书籍从皇宫运来,珍贵的手稿在东方明光中显现。
来年我计划启程仙游,最想听到的是山岩深处清晨的读书声。

注释

羽帔:宽大的披风。
褊褼:窄袖短袍。
赤城:地名,可能指道教中的仙境。
烧松:松火,可能指夜晚的照明。
秃兔:兔影,形容月夜。
胝手:磨出老茧的手。
赪肩:红润的肩膀,形容劳累。
北阙:皇宫,古代朝廷的代称。
宝翰:珍贵的手稿。
东明:东方的明光,可能指日出或皇宫的光辉。
仙游:道教中的升仙之旅。
岩扃:山岩中的住所,隐士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超然物外的意境和对道法修炼的向往。开篇“羽帔褊褼下赤城”一句,以神仙羽衣的飘逸形象,引出了仙人降临赤城的壮丽画面。“烧松秃兔气尤清”则是对仙境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其中“烧松”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祭天礼仪,或许只是在强调仙境中的松树之干净。整体上,这两句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洁净高远的氛围。

接下来的“书成胝手怜心苦,神护赪肩觉担轻”表达了诗人对于完成道藏经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心血,以及在此过程中对神明加身护卫的感念。这里的“胝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长时间写书带来的疲惫,而“神护赪肩觉担轻”则是诗人内心对于道法保护的信仰和安慰。

“万笈云签来北阙,一朝宝翰得东明”一句,继续展现了仙境的壮观与超自然力量。这里的“万笈云签”可能指的是天界中众多的仙籍或道书,而“北阙”则常被用作天帝所居之地的代名词。“宝翰得东明”则是诗人对于获得道法真诀的喜悦和自信。

最后,“明年我欲仙游去,要听岩扃晓诵声”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在来年希望能够进入更高级别的仙境,去聆听那些清晨从岩石中传来的道法真言。这里的“岩扃”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仙山洞府,而“晓诵声”则是对仙境中清晨时分传来的神秘声音的描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境景观和修炼道法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题方竹杖松根枕二首(其二)

郁郁凌寒色,来宜此地蟠。

解衣轻盾日,假盖得秦官。

香宿风微堕,青留雨未乾。

通宵岩侧梦,根窍手藏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方竹杖松根枕二首(其一)

鹤骨何能尔,龙姿或果然。

锋棱四面峻,节操一生坚。

界纸书堪使,敲针钓最便。

从教方有碍,终不效规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王恭父校书新辟书轩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人日用实相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尚友轩

作者无如八老诗,古今模轨更求谁。

渊明次及寒山子,太白还同杜拾遗。

白傅东坡俱可法,涪翁无巳总堪师。

胸中活底仍须悟,若泥陈言却是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