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弟诗》由唐代诗人卢诰所作,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人性的冷漠与道德的沦丧。
首句“三年作赘在京城”,开篇即点明主人公在京城生活了三年,作为赘婿的身份,暗示其地位不高,处境尴尬。接着“著个绯衫倚势行”一句,描绘出主人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权势,穿着绯红官服,显得颇为世故圆滑。
“夜夜贪怜红粉女,朝朝浑忘白头兄”两句,直指主人公的道德败坏,他沉迷于声色犬马,夜以继日地宠爱年轻女子,完全忘记了自己年迈的兄长。这种对亲情的忽视,反映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
“亲情别后饥寒死,仆使归来气宇生”则进一步揭露了主人公的无情。在他离开亲人独自在外的日子里,他的兄长因饥饿寒冷而死去,而当他归来时,却展现出一副得意洋洋的姿态。这强烈的对比,凸显了主人公的虚伪与冷酷。
最后,“世上可能容此事,算来天道不分明”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质疑与愤慨。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可以如此行事,而所谓的天道似乎并未对此做出公正的评判。这句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
综上所述,《寄弟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以及社会道德的缺失,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