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君俞自牛头寺至兴教院又会文师

杜曲樊川旧化城,东西相峙两牛鸣。

岩前宝塔藏遗烬,殿里长灯续旧明。

万法分流皆有相,一心息妄自无生。

丛林是处经行遍,会向东山记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杜曲樊川古都遗迹,东西对峙两牛悠鸣。
岩前的宝塔隐藏着往昔的火种,殿内长明灯延续古老的光明。
万物法则各有其形,内心平静无妄念即无生死。
在每个丛林中我都留下足迹,将来会在东山刻下我的名字。

注释

杜曲:古代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樊川:又名樊水之川,也指附近地区。
化城:佛教术语,意指修行者的道场或化度众生之城。
东西:方位词,这里指东西两侧。
牛鸣:象征古代农业社会的田园生活。
岩前:山岩前面。
宝塔:佛教建筑,存放圣物或供奉佛像。
遗烬:遗留的火种或遗迹。
长灯:永久燃烧的灯火,象征永恒。
旧明:过去的光明,可能指佛法的传承。
万法:佛教术语,指世间一切事物和道理。
有相:有具体形态或可见的表现。
一心:专一的心灵。
息妄:止息妄想,达到心灵清净。
无生:佛教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
丛林:佛教用语,泛指僧众聚居之地。
经行:僧人日常修行的行走。
遍:走遍、遍历。
东山:可能指具体的山或寓意东方的佛教圣地。
记姓名: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或修行成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古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遗迹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开篇“杜曲樊川旧化城,东西相峙两牛鸣”两句,勾勒出一座古老城池的轮廓,以及那里的自然景观。其中,“两牛鸣”形象生动,传达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接下来的“岩前宝塔藏遗烬,殿里长灯续旧明”则是对古城中遗留的佛教文化和建筑物的描写。“宝塔藏遗烬”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而“殿里长灯续旧明”则表达了传统信仰的延续。

诗人接着以禅理探讨心灵世界:“万法分流皆有相,一心息妄自无生。”这两句体现了对佛教宇宙观和生命观的深刻理解,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最后,“丛林是处经行遍,会向东山记姓名”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与精神升华的愿望。这里的“丛林”和“东山”都是内心世界的象征,而“记姓名”则可能暗指对个人生命轨迹的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在宁静与精神超越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后园小池(其一)

凿地开方断石根,润通草树亦欣欣。

筑基偏傍孤亭阔,引水初从曲径分。

风约落花回近岸,露垂攲竹滴圆纹。

春晴山鸟常来浴,浅处喧喧故作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后园小池(其二)

城陬荒僻自开锄,野性难忘水竹居。

岸侧星机支锦石,波心仙仗立红蕖。

閒中有客唯来鹤,静去无竿不钓鱼。

八卦神灵今可问,玄夫时出御辎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吕子固置会有诗张芸叟邀予席上依韵和

故国归来晚,相逢共老年。

聊从浮白饮,莫拟畔牢篇。

花近红侵坐,槐新绿媚天。

还丹消息断,无惜放杯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吕司空寿

飘飘仙驭出蓬莱,时节新阳动琯灰。

庆阀拱魁三象近,祥源引派九天回。

磻溪龙虎家璜在,申国风云旧岳开。

闻说清台占异事,弧南星步入中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