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雨花台遂至故人刘叔亮墓

雨花台上看晴空,万里风烟入望中。

人物车书南北混,山川襟带古今同。

昆虫未蛰霜先陨,凤鸟不鸣江自东。

绿发刘伶缘醉死,往寻荒冢酹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金陵雨花台遂至故人刘叔亮墓》由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诗中描绘了雨花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以及对故友刘叔亮的怀念之情。

首联“雨花台上看晴空,万里风烟入望中”,开篇即以雨花台为背景,晴空万里,风烟四起,展现出辽阔的视野和壮丽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颔联“人物车书南北混,山川襟带古今同”,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南北人物的交融,车马行旅的穿梭,展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山川的轮廓,无论古今,都保持着其独特的风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自然之美。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宇宙观。

颈联“昆虫未蛰霜先陨,凤鸟不鸣江自东”,通过自然界的现象,如昆虫未入冬眠而霜已降,凤鸟未鸣而江水向东流,暗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无常。这种现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绿发刘伶缘醉死,往寻荒冢酹西风”则直接表达了对故友刘叔亮的怀念。刘伶,古代著名的酒徒,以饮酒著称。这里以刘伶为例,暗含对逝去友人的哀思。诗人想象自己前往刘叔亮的墓地,以酒祭奠,寄托对故人的深深怀念。这一联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者的哀悼。

整首诗通过对雨花台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赵孟頫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相融合,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蛾眉亭

天门日涌大江来,牛渚风生万壑哀。

青眼故人携酒共,两眉今日为君开。

苍崖直下蛟龙吼,白浪横空鹅鹳回。

南眺青山怀李白,沙头官渡苦相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大都红门外海子上即事

白水青林引兴多,红裙翠黛奈愁何。

底从暮醉兼朝醉,聊复长歌更短歌。

轻燕受风迎落絮,老鱼吹浪动新荷。

馀不溪上扁舟好,何日归休理钓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周景远田师孟

与子同客帝王州,一日不见如三秋。

风高气肃雁声急,天青日暖蛛丝游。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世间万事可拨遣,日日痛饮醉即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缪秀才教授真州

髯生别我将安适,言向真州作教官。

但使清风生绛帐,何妨朝日照空槃。

东园草木因人胜,北固江山隔岸看。

才近中年巳伤别,可堪南望送归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