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答柳

我自虚心者,君能百尺芳。

未闻凌雪秀,唯解刺天长。

叶密招禽宿,皮枯任蠹藏。

他年丹穴凤,恐不集垂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本空虚之心,期待你带来百尺的芬芳。
未曾听说有凌寒绽放的花朵,只知你能刺破长空生长。
繁密的叶子吸引鸟儿栖息,干枯的树皮任虫蛀藏身。
未来若凤凰涅槃于丹穴,恐怕不再飞临这垂柳之下。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虚心:谦逊,不自满。
君:您,指对方。
百尺芳:极高的声誉或成就。
凌雪秀:在严寒中盛开的美丽。
唯解:只知道,只会。
刺天长:直插云霄,形容生长得高大。
叶密:树叶茂密。
禽宿:鸟儿栖息。
皮枯:树皮干枯。
蠹藏:虫蛀藏身。
他年:将来。
丹穴凤:传说中的丹凤,象征吉祥和高贵。
恐不集:恐怕不会聚集。
垂杨:垂柳,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期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竹答柳》。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以植物对话为形式的诗歌,其中竹子与柳树进行了一场虚拟的对话。

“我自虚心者,君能百尺芳。”这里的“虚心”指的是竹子的中空,而“君能百尺芳”则是说柳树能够长到百尺之高,花朵繁盛。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描绘了两种植物各自的特色。

“未闻凌雪秀,唯解刺天长。”这句话强调竹子虽然不像其他植物那样在积雪中显得华丽,但它能够一直向上生长,直刺云霄。这里的“凌雪”可能是对其他花卉在雪中的美丽状态的一种赞赏,而“唯解刺天长”则突出了竹子坚韧不拔、向上的精神。

“叶密招禽宿,皮枯任蠹藏。”这两句描述了竹子的生态环境。竹叶茂密能够吸引鸟类栖息,竹皮虽然枯萎,但也能成为昆虫的庇护所。这里展示了竹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他年丹穴凤,恐不集垂杨。”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担忧之情。诗人担心未来某一年份凤凰来临时,或许不会再降落在这些柳树上。这可能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隐喻,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于美好事物不复存在的哀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竹子与柳树的对话,展现了植物之间的相互欣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于美好事物可能消逝的忧虑。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至郡累旬恶风

邓禹功曹器,马周令长才。

叨临万室郡,骤致五风灾。

大木行将拔,繁云黯不开。

自知蒙闇极,民吏窃相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行次颍州值雨留驻数日因贻郡守秘阁刁公

梦想苍龙阙,盘桓汝水滨。

郡侯偏爱客,秋雨更留人。

馔盛尝鲈鲙,樽空倒角巾。

羁愁不能遣,唯恐二毛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丽水甄殿丞手植朱李繁实盈枝折以贶予感而成咏

五年为邑鬓霜侵,吏隐由来得趣深。

不独弦歌长满耳,兼闻桃李已成阴。

晨昏我有南陔恋,江海君怀北阙心。

早晚飞沉俱遂志,愿将初服敌华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丽水甄殿丞移疾请告

数日不逢黄叔度,胸中鄙吝一时生。

如何民瘼偏能疗,却是诗魔未得平。

夏景清和妨命驾,玄台寂寞阻飞觥。

欲亲高论无由得,须作文殊问疾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