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挹翠楼

胸中磊磈但江山,翠积灵台挹不乾。

拂子折时无点滴,杖头转处涌波澜。

收回晚照千岩静,放出灵光万壑寒。

我欲登楼聊举眼,乾坤虽大不能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此诗《寄题挹翠楼》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通过描绘一座名为“挹翠”的楼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联“胸中磊磈但江山,翠积灵台挹不乾”,开篇即以“胸中磊磈”形容诗人内心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而“但江山”则点明了这种情感的寄托对象——壮丽的山川。接着,“翠积灵台”描绘出山峦叠翠、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挹不乾”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无尽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颔联“拂子折时无点滴,杖头转处涌波澜”,进一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人手中的拂子比作山间的清风,即使在折断之时也未带有一滴水珠,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和谐;而“杖头转处涌波澜”则以杖头轻轻一转便能引发山间波澜壮阔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颈联“收回晚照千岩静,放出灵光万壑寒”,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千岩万壑静谧而寒冷的画面,晚霞的余晖仿佛被收回,使得山岩更加宁静,而灵光则如同释放,让万壑显得更加寒冷而神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尾联“我欲登楼聊举眼,乾坤虽大不能宽”,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眺,以更广阔的视野欣赏这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色,但即便如此,他仍感到宇宙之大,自己的心灵依旧无法完全容纳这份浩瀚之美。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个人心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与内心的谦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与独特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张安国为朱黄二豪作传索赋诗

二豪名字遍人间,未许痴儿见一斑。

俯仰半生双鬓秃,是非千古寸心关。

向来踪迹埋空谷,老去文章满道山。

我有诗书三十乘,肯来相伴小窗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余过荆州张安国已请祠先行

心事何曾吐一分,鼓严早已报三声。

元戎十乘公先启,野渡孤舟我自横。

细看好山须少驻,缓摇柔橹莫多鸣。

倘能黄鹤楼前见,安得春江尾柁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赵景山程德绍视旱有诗成编

相随骑尾紫游缰,各佩牛腰古锦囊。

过眼风烟都领略,聚头灯火更平章。

鹊枝赋罢骄横槊,蚓鼎联成倦倚墙。

三读轩渠仍伎痒,亦撩草梦到池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陶茂安知永州

弓刀陌上起征尘,行到潇湘春已深。

柳子文章亲到眼,魏公池馆故沾襟。

莫生去鲁迟迟想,且慰歌廉望望心。

泷水浯溪江不隔,肯凭鲤尾寄佳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