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题挹翠楼》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通过描绘一座名为“挹翠”的楼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联“胸中磊磈但江山,翠积灵台挹不乾”,开篇即以“胸中磊磈”形容诗人内心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而“但江山”则点明了这种情感的寄托对象——壮丽的山川。接着,“翠积灵台”描绘出山峦叠翠、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挹不乾”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无尽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颔联“拂子折时无点滴,杖头转处涌波澜”,进一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人手中的拂子比作山间的清风,即使在折断之时也未带有一滴水珠,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和谐;而“杖头转处涌波澜”则以杖头轻轻一转便能引发山间波澜壮阔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颈联“收回晚照千岩静,放出灵光万壑寒”,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千岩万壑静谧而寒冷的画面,晚霞的余晖仿佛被收回,使得山岩更加宁静,而灵光则如同释放,让万壑显得更加寒冷而神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尾联“我欲登楼聊举眼,乾坤虽大不能宽”,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眺,以更广阔的视野欣赏这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色,但即便如此,他仍感到宇宙之大,自己的心灵依旧无法完全容纳这份浩瀚之美。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个人心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与内心的谦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与独特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