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杂题》系列之一,名为“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华胥国与拘卢州的想象,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西有华胥国,北有拘卢州。” 开篇即以两个虚构的国度作为背景,华胥国和拘卢州,分别位于东西方向,暗示着诗人对于理想之地的追求。华胥国可能象征着宁静、和谐的理想世界,而拘卢州则可能是某种束缚或困境的象征。
“那堪此中住,耐可少时游。”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游历的渴望。在这样的语境下,“那堪”意味着难以忍受,而“耐可”则表示能否、是否的意思,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当前居住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短暂出游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王世贞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追求心灵解放的画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