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晴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垣。

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久居室内,偶遇晴天后的所见所感。首句“半月不出户”,点明了诗人长时间未出门,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或某种原因限制了他的行动。接着,“青苔没齿痕”一句,通过青苔覆盖地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长期未外出的状态,同时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荒凉的氛围。

“乍暄虫出树”,随着天气转暖,冬眠的昆虫开始活动,从树木中爬出,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复苏的喜悦和敏感。而“斜照马嘶村”则描绘了一幅温暖而宁静的乡村景象,夕阳斜照,马儿在村中嘶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和谐的韵律。

后半部分“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垣”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刈穫(收割)的场景在寒冷的水中显得有些萧瑟,而樵夫(砍柴人)带着柴火经过傍晚的城墙,这一画面既有劳动的艰辛,也有日落时分的宁静与美好。最后,“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山色满江,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感知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81)

沈明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刈稻

为农岁已晚,却喜遂初衣。

刈稻霜天下,饭鱼秋水扉。

江明红叶净,潮退白鸥稀。

不负公私愿,行歌樵径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夜热

入夜犹烦暑,中宵想玉潭。

稍辞花以北,深就竹之南。

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

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荒村

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

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

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

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过云

缥缈路常封,时时春气浓。

看衣疑带雨,到寺只闻钟。

不见高秋月,难扪白日峰。

探虚吾欲老,来往藉孤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