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亭最孤绝,直入乱丛间。
近晚独来此,有谁相与闲。
卷帘通大野,临槛数前山。
便欲教携酒,陶然踏月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幽亭最孤绝,直入乱丛间"表明诗人独自一人来到了一处偏僻的亭子,这个环境被杂草所围绕,显得非常隐蔽和宁静。"近晚独来此,有谁相与闲"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他在黄昏时分独自来到这里,没有人可以陪伴,只有自然的景色。
"卷帘通大野,临槛数前山"描写了亭子的设计和周围环境。亭子里的窗帘被卷起,与外面的广阔野地相连,诗人坐在栏杆旁边,可以数着一座座前方的山峰。
最后两句"便欲教携酒,陶然踏月还"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想邀请朋友带上酒,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自然之美,陶醉于这份宁静之中,就像踏着月色回去一样,这里面的"月"可能是指月光下的景致,也可能是比喻诗人心中的那份清澈和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幽静环境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池馆萧然夜欲分,满林虫鸟寂无闻。
风吹松子下如雨,月照荷花繁若云。
泉作小滩声淅沥,笋成新竹气氤氲。
清阴正覆吟诗石,更引高梧拂练裙。
省事公多暇,虚心景更长。
舍书无可乐,就枕不能忘。
短葛沾肌薄,寒泉沃肺凉。
何当逢靖节,相与话羲皇。
阴阴乔木下,翠影若云浮。
满地紫桑椹,数枝黄栗留。
迎风湖上去,避日竹间游。
定作今宵雨,绕墙啼晓鸠。
湖水碧溶溶,寒漪四望通。
龟鱼游浩渺,凫鹜下虚空。
爽气吟窗外,清光钓艇中。
一襟时自快,多谢北轩风。